
常德日報記者 蔡文龍 文/圖
11月12日,在鼎城區小背簍職業培訓學校的教室里,54歲的楊文正弓著腰,小心翼翼地為“王奶奶”掖好被角。他的動作輕柔且熟練,絲毫看不出這是一位剛剛接觸養老護理不到8天的新手。
這里是鼎城區小背簍職業培訓學校舉辦的第33期養老護理員培訓班實操課堂。在一群女學員中,楊文成了“萬點紅中一點綠”。
“‘王奶奶’,咱們測體溫了,夾緊別動啊?!彼贿呡p聲安撫,一邊將體溫計穩穩放入“老人”腋下,動作細致,跟照顧自己的親人一樣。
楊文的轉型,源于一場生活轉折。他是鼎城區十美堂鎮人,曾在西洞庭管理區一家食品廠打零工,但因工廠效益不佳,他成了下崗工人。54歲,再進廠找工作很難,“高齡農民工”的身份讓他一度陷入迷茫。
轉機來自妻子楊銀蓮的鼓勵。妻子也是下崗工人,今年3月在鼎城區小背簍職業培訓學校培訓拿證后入職西洞庭一家養老院,當起了養老護理員。如今,楊銀蓮每月有4000多元的穩定收入,工作雖辛苦但受人尊重?!八屛乙苍囋囸B老護理,我想了想,男人力氣大,幫老人翻身肯定有優勢?!睏钗男χf。
在當地人社部門的政策扶持下,楊文報名參加了免費培訓,從零開始學習養老護理。
養老護理,常被視為“女性職業”,但楊文用行動打破了這一刻板印象。培訓班的實操課上,他總是一絲不茍:測體溫時,他會先用手焐熱冰涼的體溫計;為“老人”擦拭身體時,他會按照實訓教師的要求將毛巾在掌心折疊成平整的長方塊,從手掌向手臂反復擦拭;練習翻身技巧時,他的手臂穩穩托住模擬“老人”,動作干凈利落。
“剛開始確實有點不好意思,但慢慢就放開了?!睏钗奶寡裕白o理不僅僅是力氣活,更需要細心和耐心。”
楊文的努力獲得了實訓教師的肯定:“男學員在體力上優勢明顯,尤其在抱扶老人和應急處理上,他們的表現往往更穩定?!?/p>
像楊文這樣的男學員,在鼎城區小背簍職業培訓學校中占30%。他們大多是50歲左右的中年人,曾從事建筑、保安等體力工作,收入微薄且不穩定。而養老護理行業的興起,為他們提供了新的選擇,更讓他們自豪的是職業認同感的提升?!皠傞_始覺得做護理是‘伺候人’,我自己也有父母,照顧好老人,幫助老人體面生活,是行善積德的事?!睏钗恼f。
隨著培訓接近尾聲,從照顧老人生活起居到協助老人正確使用輪椅、拐杖等,楊文和同學們都學得有模有樣。
楊文的理論模擬考試80多分。結業拿證后,他想入職妻子所在的養老院成為一名正式護理員?!帮L吹不到,雨淋不著,工作穩定,只要肯干,就不會失業。”他對未來充滿信心,并立志干到64歲。
鼎城區小背簍職業培訓學校負責人賀琳介紹,近年來,養老產業規模逐年擴大,養老護理員需求激增,男性護理員的市場缺口尤為明顯?!八麄凅w力好、應變能力強,特別適合一線護理工作。我們希望更多男性打破偏見,加入這個行業。”
記者手記:
在楊文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年群體轉型的堅韌,也看到了養老護理行業的多元可能。當“男性做養老護理”不再稀奇,當“力量與溫柔”并行不悖,這個社會對職業的刻板印象正被一點點打破?;蛟S,養老護理行業的未來,正需要楊文這樣的“他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