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聶曉軍 貴捷
“天上掉下個林妹妹,似一朵輕云剛出岫……”11月3日清晨,67歲的陳天霞手持唱本,跟著伴奏在家里反復練習越劇經典劇目《紅樓夢》唱段。只見他手指在唱詞上逐字滑動,遇到轉音處便放慢速度,仔細琢磨老師教的技巧。練到投入時,她還會不自覺抬手模仿劇中身段,眼神也跟著柔和起來。
“以前只能對著手機學,現在有老師教,有同學陪,越唱越有勁兒。”陳天霞笑著說,為了即將到來的演出,她每天都提前一小時在教室加練。
陳天霞這份學越劇的熱情,離不開常德市江南越劇社搭起的“戲臺子”。2018年,戴德明、熊樺和呂泳霖一起,注冊成立了常德市江南越劇社。看著身邊有不少人喜歡越劇,他們先在武陵區穿紫河街道曉島社區辦起了公益越劇班,讓老人們免費學戲。不知不覺間,越劇在劇情、唱腔、曲韻與扮相上的獨特魅力,吸引了更多人加入其中。
2025年9月,江南越劇班又應邀走進市老干部(老年)大學。呂泳霖說,第一次網絡報名時特別熱鬧,60個學員名額很快就滿了,還有不少沒報上名的老人,一直念叨著希望下次能有機會。
今年53歲的呂泳霖,和越劇自小就結下了緣分。父親愛聽越劇,家里常放越劇,她耳濡目染,慢慢也跟著哼,越聽越喜歡。2002年,因企業買斷,呂泳霖下了崗。沒了工作的牽絆,她索性把多年的愛好變成了“主業”,專門找專業老師拜師學戲。從基礎的唱腔吐字,到舞臺上的身段走位,每一句唱詞、每一個動作,她都跟著老師反復練。即便現在當老師教學員唱戲,呂泳霖也沒停下自己的“修行”。這么多年過去,她始終在精進越劇技藝的路上穩步前行。
在呂泳霖的悉心指導下,像陳天霞這樣的越劇學員進步飛快,很快就迎來了登臺實踐的機會。近日,她們身著精致戲服,先后亮相常德河街與市文化館,通過情景越劇聯唱及惠民演出,為觀眾帶來了精彩表演,獲得廣泛好評。

隨著越劇社的影響力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也加入到“追光者”隊伍中。這份熱烈的反響,也讓江南越劇社的核心成員倍感欣慰,更加堅定了他們推廣越劇的決心。
“我們這些人癡迷越劇,不僅是因為喜歡,而是想讓更多人了解,越劇不只是書本里的‘經典’,更是能在生活里口口相傳的‘活文化’。”呂泳霖表示,越劇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若是沒人用心傳承,這份珍貴的文化瑰寶很可能會被慢慢遺忘。
對于越劇社的未來,呂泳霖和其他兩位核心成員也有著清晰的規劃。他們希望攜手更多社區,通過多樣化的惠民演出和交流,讓越劇之聲傳遍常德每個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