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王明睿 見習記者 戴彥俊 通訊員 彭雅婷 文/圖
8月19日清晨,晨光熹微,西洞庭管理區祝豐農貿市場早已人聲鼎沸。蔬菜區水靈靈的葉菜還掛著露珠,肉類區吊掛的半扇豬肉泛著鮮亮的光澤,水產池中魚蝦蹦跳,攤主的叫賣聲、顧客的詢價聲、電子秤的嘀嘀聲此起彼伏——這里是西洞庭管理區最大的農貿市場,也是周邊居民每日“菜籃子”“肉案子”的主要供應地。
在這一片喧騰之中,幾位身著藍色制服的身影悄然穿梭其間。他們是西洞庭管理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執法人員。這一天,他們正在開展一場針對計量器具的專項檢查行動。
“阿姨,您這把秤檢定過嗎?合格標簽我看一下。”執法人員停在一個蔬菜攤位前,一邊微笑詢問,一邊俯身仔細查看電子秤的邊角。攤主趕忙從抽屜里取出一個透明塑料袋,里面正裝著檢定合格證。“有的有的,今年4月份剛
這是此次專項行動中最常見的場景。
據了解,此次檢查重點聚焦計量器具是否經過強制檢定并在有效期內、是否存在私自改裝、故意破壞準確度、使用作弊秤或缺斤短兩等違法行為。
“農貿市場的秤,稱的是商品重量,更是市場的良心和公平。”西洞庭管理區市監局相關負責人說。
執法人員的工作細致甚至有些枯燥。他們需逐一查驗攤位上每一臺電子秤的
檢查并非一味地“找茬”和處罰。在執法過程中,宣傳教育和引導貫穿始終。
“我們不是來為難大家的,是為了保護所有誠信經營的你們,更是為了保護來買菜的每一位街坊鄰居。”執法人員一邊向圍攏過來的攤主們發放《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宣傳手冊,一邊耐心解釋,“想想看,如果別人用八兩秤,你老老實實用足秤,你的生意不就吃虧了嗎?公平的環境對守規矩的人最有利。”
許多攤主對此表示理解和歡迎。賣了20多年豬肉的劉師傅說:“我們巴不得你們常來查!有些壞規矩的人搞得大家互相猜疑,顧客不敢信任我們,最后整個市場名聲壞了,誰都沒好處。我們這秤每年都準時送檢,絕對經得起查。”
一位正在買菜的市民李女士告訴記者:“別看一毛兩毛的誤差,天天買菜,積少成多也不是小數目。更重要的是那種被欺騙的感覺特別差。看到市場監管局的人來檢查,我們心里就特別踏實。”
西洞庭管理區市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農貿市場計量監管是守護市場公平、維護消費者權益的‘最后一百米’。它的意義遠不止于防止缺斤短兩,更是營造誠實守信、公平有序市場環境的關鍵一環,是政府公信力的直接體現。
清晨的檢查行動結束了,執法人員收隊離開,市場依舊喧囂。那一臺臺經過核驗的電子秤,將繼續稱量著千家萬戶的一日三餐,也稱量著市場經濟的誠信與公平。而守護這把“公平秤”的故事,還將日復一日地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