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楊榮國 鄭彥 通訊員 丁慧 文/圖
“我的蔬菜都是村民自家地里產的,全部使用有機肥,沒有打農藥,是綠色有機蔬菜,歡迎大家搶購!”6月25日上午,西洞庭管理區金鳳街道望洲社區助農直播間里,主播崔艷芳正在向客人展示著新鮮蔬菜,吸引了100多名客人前來圍觀。短短1小時,成交30多單。
基層黨支部發揮引領作用 提振產業蓬勃發展
“我們村民家里農產品豐富,但是缺少銷售渠道,難以形成經濟效益。于是我們就組建了這支黨員干部直播團隊,一共7名黨員,通過網絡直播形式,將這些農產品銷售出去,效果非常好!”社區黨總支書記、團隊主播崔艷芳高興地說,為助力鄉村振興,宣傳家鄉特色產業,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望洲社區積極響應“互聯網+農業”號召,由社區黨支部牽頭,開設了望洲社區助農直播間,并成立了一支直播團隊專門組織開展直播助農活動,通過電商直播幫助農戶推廣本地農產品。主要銷售本地農戶生產的洋蔥、雞蛋、鮮活甲魚、臘甲魚、腌干菜等農產品,5月20日開播以來,線上線下銷售收入2萬余元。通過助農直播,每年預計產生銷售額達10萬余元,為集體經濟創收約1萬元,帶動50余戶農戶增收4萬余元。
黨員就是先鋒!近年來,西洞庭管理區創新推行“支部建在產業上”黨建模式,通過黨組織覆蓋產業鏈關鍵環節,先后成立了食品加工產業黨總支、新材料產業黨總支以及各村(社區)產業黨支部,將黨建組織力轉化為產業發展生產力,為鄉村振興與園區經濟注入強勁動能。
4月11日,西洞庭管理區召開專題會議部署“支部建在產業上”工作,發布《西洞庭管理區“支部建在產業上”黨建工作方案》,明確以黨建引領產業鏈發展,通過黨組織統籌資源,推動新材料、食品加工、稻蝦共養等特色產業提質增效。該模式借鑒“黨支部+企業+合作社”經驗,在產業基地、園區設立功能性黨支部,整合鎮村企業資源,實現技術共研、項目共商。
黨員的引領就是生產的力量,這句話對于常德天鼎豐非織造布有限公司負責人鄧其炎來說,感觸頗深。“2020年我們落戶西洞庭管理區,雖然是一家民營企業,但2021年我們成立了黨支部,目前共發展黨員9人,基本覆蓋了公司所有重要生產線。這些青年黨員們在工作中干勁足,不怕苦,不怕累,起到了很好的領頭作用。”鄧其炎表示,在青年黨員們的引領下,公司經營蒸蒸日上,預計2025年總產值將超過11億元,突破公司成立以來的歷史記錄。
“我們的黨員們還帶頭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比如前往學校開展捐資助學,去敬老院開展關愛老人活動等,我們自己的困難員工,黨員們也是帶頭捐獻愛心,在青年黨員的帶領下,我們的企業文化越來越強大!”鄧其炎感慨。
龍泉街道天福社區地處城鄉接合部,具有天然的地理區位優勢。目前,社區正在打造以“特色蔬果采摘園+生姜種植基地+天福樂園”為一體的文農旅綜合體。“為了激發所有居民的內生動能,我們組建了一支9人隊伍的功能性黨支部,成員一半以上來自各個職能部門,他們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和資源優勢,為村民的集體經濟決策、服務。”黨總支書記劉龍輝回憶說,5月8日,暴雨造成生姜生產基地被淹,唐軍得知消息后,趕緊叫上社區黨員劉佳坤和張俊,冒雨趕到事發現場。經過1個多小時的戰斗,終于順利打通了下水涵道,保住了岌岌可危的生姜生產基地。
劉龍輝介紹,近年來,社區大力實施“黨支部+”工程,引導街道社區黨員干部、農業大戶、專業人才等加入,探索在社區重點產業、轄區內8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建立黨支部,開展支部活動規范化建設,全力為產業發展提供議事決策、教育培訓、信息交流等綜合服務,將黨支部打造成凝聚多方力量、推動產業發展的橋梁紐帶,實現黨支部建設與產業發展互融互促,不斷提高支部黨員帶領群眾致富增收的能力和本領,引導支部黨員積極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提升發展內生動力。
目前,天福社區種植的特色果蔬和大棚生姜初具規模。今年上半年,僅社區美多多合作社收購的農戶散種的黃桃等果蔬,就為居民創收1.5萬元,預計今年所有社區集體產業可以帶來52.5萬元集體收入。
“目前,我們‘支部建在產業上’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祝豐鎮紫灣村黨總支書記魏青林自信滿滿地說,紫灣村成功構建了“黨支部+合作社+農戶”聯動機制,以紫灣村第一支部為核心,朝鮮薊種植、加工、銷售領域能手加入合作社,有力推動了紫灣村朝鮮薊產業發展。下一步,紫灣村將以現有工作為基礎,全面深化“支部建在產業上”工作,壯大朝鮮薊產業,發揮紫灣糧蔬專業合作社龍頭作用,開展技術培訓,提升生產加工能力,推動朝鮮薊鮮果、茶葉產銷。積極將“西洞庭朝鮮薊”農產品地理標志納入朝鮮薊產業促進會名下,把產業黨支部建設與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和推進“百千萬工程”結合起來,建立以產業黨支部為主導,鎮、村和產業鏈上企業齊參與的聯建共建機制,通過黨建陣地共建、組織生活共辦、產業發展共商,實現互聯互促、共同提升。
創建黨建“載體+平臺”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黨員引領,協同發展。近年來,西洞庭管理區以“黨建鏈”賦能“產業鏈”,創新實施“支部建在產業上”工作模式,通過黨組織引領、資源整合、服務下沉,推動黨建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紅色動能”。
目前,西洞庭管理區已經組建了食品加工產業黨總支和新材料產業黨總支兩大產業鏈黨總支,分別由管理區黨委管委主要負責人擔任鏈長,并同時在柑橘、預制菜等特色產業鏈上建立黨支部,覆蓋園區重點企業20余家,聯動區直部門、鄉鎮街道形成“區—鎮—企”三級聯動網絡,推動黨建與經濟發展同謀劃、同部署、同考核一體化局面,推動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不斷做強產業鏈整體實力。
聚焦企業需求,西洞庭管理區組建起“黨建引領產業發展服務團”,整合金融機構、政府部門和黨員骨干力量,長期堅持開展“一起益企”金融服務進園區等活動。2025年4月,服務團走訪邁爾思、鄧權塑業等企業,現場對接融資需求,達成5000萬元合作意向,并通過“政策清單+資源清單”機制,解決用地審批、技術升級等難題14項。此外,產業鏈黨總支牽頭搭建“暖企座談會”“企業家紅色驛站”等平臺,推動產學研合作,已累計新增省級專精特新企業4家,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率顯著提升。
在鄉村振興領域,產業鏈黨組織發揮“聯村帶農”作用。例如,依托柑橘、預制菜產業鏈黨支部,推動湖南巧佳宴食品等企業創建省級龍頭企業,帶動農戶參與標準化種植,形成“黨組織+合作社+農戶”利益共享模式。同時,做好支部引領鄉村產業發展文章,以庭院經濟、特色經濟為抓手,構建“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產業發展格局,目前全區已形成天福社區特色果蔬、紫灣村朝鮮薊、中洲社區有機菜籽油和有機蔬菜等鄉村特色產業。
為確保實效,西洞庭管理區將產業鏈黨建納入考核體系,建立“周碰頭、月會商”跟蹤問效機制,并創新廉政監督形式,通過“黨紀學習教育小劇場”等載體強化黨員教育。同時,注重在產業發展一線鍛煉培養干部,累計動態儲備村級后備干部143人,基層黨組織活力持續釋放。
統計數據顯示,在企業產業鏈黨總支引領和帶動下,西洞庭管理區規模以上企業和主特產業展現出強勁活力,預計2025年度,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5%左右。
從車間到田間,黨旗在西洞庭的產業鏈上高高飄揚。通過“支部建在產業上”,西洞庭管理區正將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為“二次創業”三年攻堅行動凝聚磅礴力量。未來,全區將繼續深化這一模式,奮力譜寫“黨建引領、產業興區”的新篇章。
“未來,西洞庭管理區將繼續大力推動‘支部建在產業上’,擴大產業鏈黨組織覆蓋范圍,深化‘支部+產業+服務’模式,重點推進新材料、食品加工產業、生態農業等新興領域黨建融合,為‘二次創業’三年攻堅行動提供組織保障。”西洞庭管理區負責人擲地有聲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