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王明睿 通訊員 諸玲 文/圖 近日,常德市氣象局聯合湖南文理學院無人機應用技術研究所舉辦低空經濟發展研討會,共探無人機賦能氣象服務新路徑。
研討會上,湖南文理學院無人機應用技術研究所負責人重點展示了無人機在常德的突出應用成果:已有效應用于交警事故勘查、消防火情監測、市容智能巡查,提升了應急處置與城市治理效能。2024年桃源鄭家驛特大暴雨救援案例的情景再現,有力證明了無人機在復雜地形與惡劣天氣下的“全天候”作業潛力。會議還連線常德河街無人機機場,實景演示了AI自動識別技術和氣象部門關注的紅外遙感測溫功能,搭建了連接科技與需求的氣象探測試驗平臺。
與會人員圍繞“低空經濟氣象保障服務體系構建”和“無人機氣象精細化應用研究”兩大主題深入研討。針對制約無人機復雜天氣作業的低能見度安全飛行、強側風穩定性等關鍵難題,與會者共商對策。會議還務實交流了低空領域監管中飛行高度限制、空域申報流程等亟待明晰的合規要求。與會人員一致認為,深度挖掘無人機在協同地面氣象站監測、災害預警跟蹤等細分場景的應用價值,是釋放低空經濟活力的關鍵突破口。
常德市氣象部門負責人表示,將以此次研討為起點,秉持“致廣大而盡精微”理念,積極有序推進低空經濟氣象保障體系建設,為區域低空經濟發展提供堅實氣象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