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郭學薇 蔡文龍 文/圖
身著制服的保安大叔,除了看門保衛,還能干些啥?在常德經濟技術開發區博苑幼兒園里,保安楊早剛因寫得一手好字,成為同事和孩子們眼中的“書法家”。
一筆一畫寫好字 一生一世做真人
楊早剛從10歲開始接觸書法,一開始是進行書法臨摹學習,再后來便是從寫得好的字體中領悟。“那時候書法入門都是流行臨摹楷體,我性子比較急,楷體一筆一畫太慢。后來我開始嘗試行書、草書等多種字體,直到找到自己的風格。”
1992年,楊早剛中專畢業分配在武陵酒廠,在車間工作一年以后,楊早剛進入工會,成為一名工會干事。在工會,出板報、寫標語既是練字的機會,又激勵他提升自己。
為了將字寫得好看,楊早剛一有空就專心練習,舊書報、廢紙、地板皆可揮毫著墨,好的書法作品反復揣摩。甚至遇到字寫得好的同事,楊早剛還借閱其筆記用心鉆研。
在這樣苦練之下,哪怕從未接受過任何專業培訓,楊早剛的毛筆字也略有小成,談不上特別驚艷,但也稱得上“寫得一手好字”。
30歲那年,隨著武陵酒廠的改制,楊早剛離開酒廠,開始自謀生路。他曾先后開過商店,在景區擺攤,還在幼兒園做過司機等。為了生活,楊早剛幾乎沒閑著,書法興趣也只能暫時擱置起來。
但在他的身上,興趣從未因為現實而失去光芒。閑暇的時候,楊早剛便會看看字帖,欣賞寫得好的字。后來,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他也跟隨潮流,在短視頻平臺看書法視頻教程,跟著“互聯網”老師“云”學寫字。
楊早剛說,雖然沒有時間練習,但看得多了,把握住字體結構的精髓,每一筆爛熟于心,下筆自然有如神助。
采訪當天,在記者的提議下,在一張普通的紙上,楊早剛幾筆一揮,也就幾分鐘的事,李白的“早發白帝城”這首詩便躍然紙上,字體連貫流暢,一氣呵成,如行云流水。
“字如其人,一個字寫得好的人,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楊早剛將這句話當做了信念。這些年來,不管經歷如何,人到中年,看著依然腰板挺直,如同他的字一樣,氣質儒雅中又透著真誠。
重拾書法興趣 楊師傅變身楊老師
2019年,楊早剛進入到博苑幼兒園,成為一名保安。在這個幼兒園里,他有幸撿起了曾經的書法興趣,并準備發揚光大。
博苑幼兒園園長劉美告訴記者,楊早剛來幼兒園后,在得知他書法字寫得好,幼兒園每次活動,都特意單獨給他安排了“書法時間”。“像春節寫福字、對聯,給幼兒園文化角題字,教幼兒園的孩子和家長學書法……”
楊早剛感慨,現在的科技發達,人們已經習慣在電腦、手機上打字,拿筆的機會少了,但書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不能丟、不能忘。他也希望在幼兒園里,通過言傳身教,從最基礎的橫豎撇捺開始引導小朋友喜歡上書法,為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做出一點貢獻。
這個愿望和劉美不謀而合,接下來,博苑幼兒園將增開書法課,由楊早剛親自教學。劉美說:“對于幼兒來說,體驗式教學更容易讓他們接受,耳濡目染了解書法也是好的。”
劉美也笑著調侃:“以后楊師傅就不僅僅是師傅,還是楊老師了!”
不過,關于未來,楊早剛有自己的打算,他準備抽空寫幾幅得意之作裝裱掛在家里,給自己書法生涯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