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曾楚喬 高玲 文/圖 9月7日,桃源縣81歲農民黃紹中向常德市文化館捐贈國畫《沅江三垴九洞十八灘》之《沅水下游卷》。該長卷繪制了從湘西自治州瀘溪武水河至常德蘇家渡近500里的流域風光,打開畫卷,只見畫上船只線條細密明朗,山水田園意境悠遠,令觀者有心曠神怡之感。
黃紹中是桃源縣夷望溪鎮興隆街松林村人,年輕時在沅江拉纖放排多年,對當時沅江的灘涂水位、沿途景物了然于胸。后因沅江實行梯級開發,修大壩、建電站、采礦、挖沙等,很多自然景觀不復存在。為重現沅江昔日風光,2017年,黃紹中潛心繪制熟悉的沅江過往自然風貌,歷時3年半,三易其稿,終于繪就了長達110米的《沅江三垴九洞十八灘》。“畫畫的時候,老爺子經常不打招呼就自己跑出去,嚇得我們到處找人,一找到他,就見他在沅江邊看山山水水。”黃紹中的妹妹黃意如陪同捐贈,她告訴記者,為了作畫,黃紹中簡直到了“瘋狂”的程度。為了更好地保存畫卷,黃紹中還自費萬元精心裝裱。
此次捐贈的作品《沅江三垴九洞十八灘》之《沅水下游卷》共五卷,分別為《德山·跋文》《常德至桃源》《桃源至穿石》《穿石至界首》《沅水序言·瀘溪》,捐贈作品總長為36.19米。“我捐《沅江三垴九洞十八灘》,目的就是要讓沅江風景‘不死’,船夫精神永駐。”捐贈儀式現場,黃紹中激動地說道。
“我們將認真整理和策劃后,向市民朋友公開展出。”市文化館負責人十分感謝黃紹中對家鄉文化事業的支持,并承諾將作品作為珍貴資料永久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