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黃云霞 通訊員 徐一哲 史明玄 文/圖 2025年10月24日,從湖南省第六屆中學生運動會乒乓球比賽賽場傳來捷報:常德市德善學校(以下簡稱“德善學校”)乒乓球隊孫鶴菲獲女子單打第二、盧昭旭獲男子單打第四、陶禹菲獲女子單打第六;球隊獲女子團體第四、男子團體第六、混合雙打第五;
2023年5月,該校學生肖永晴參加中國中學生乒乓球精英賽暨U15世界中學生夏季運動會選拔賽,表現不俗,為常德市首位參賽選手;
2022年9月18日,該校乒乓球隊參加湖南省第十四屆運動會,斬獲U13男子團體第五,U15女子團體第五,其中肖永晴獲U13男子單打第四,郭譯潞獲U15女子雙打第六,成績均達到國家二級運動員水平;
……
這支成立不足6年、僅27人的隊伍為何屢獲殊榮?近日,記者走進德善學校,找到了該校學子愛“乒”才會贏的密碼——學校高度重視、教練團隊專業引領和孩子們日復一日地刻苦訓練。

曾作為湖師大附中合作聯盟學校的德善學校建校之初就打造了高規格藝體中心,為乒乓球隊提供優質訓練場地。德善學校2021年被省乒協授予“骨干乒乓球俱樂部”“湖南省乒乓球后備人才基地”。
“這是沉甸甸的金字招牌,更是肩上重若千鈞的責任。我們將藝體教育納入全面發展體系,實現文化課與專業課并駕齊驅。”該校相關負責人介紹。德善學校2名專職教練均為國家一級運動員、一級教練員,他們深諳乒乓球運動精髓與青少年成長規律,構建了從5—8歲苗子選拔到8歲以上專項培養的科學體系,既抓技術訓練,更重意志培養。

每日17時至18時、18點30分至20點30分,乒乓球訓練館內燈火通明。從發球、接發球等基礎技術到戰術配合,教練們全程在崗,進行系統化指導。5歲多的田子奕練習乒乓球僅一年,正反拍運用得很嫻熟了,球感很好;9歲的黃子希與小她兩歲的弟弟黃子謙配合默契,球范十足。高中生胡燁、盧昭旭、夏宇鵬等更是堅持訓練了6年以上,文化課學習之余,從未間斷訓練,用自律詮釋熱愛。
教練鄧林介紹,乒乓球隊伍里既有幼兒園的娃娃,還有小初高學生,年齡結構合理,教練不僅傳授技藝,更注重培養隊員堅韌不拔的品質,讓孩子們的每一次揮拍都成為成長的積累。

正是這份沉淀、打磨,讓他們的實力在賽場上厚積而薄發,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今年4月舉行的“奔跑吧,少年”2025常德市青少年陽光體育運動聯賽中小學乒乓球比賽中,德善學校乒乓球隊代表經開區參賽,奪得5金2銀4銅;2025年6月,學校16名隊員參加常德市第九屆“新苗杯”乒乓球賽,奪得3金2銅,1個第四名,3個第五名,并獲得團體總分第二名的好成績,其中,羅雯耀奪得U15組女子單打冠軍,易云翔奪得U13組男子單打冠軍,彭天宇奪得U11組男子單打冠軍,薛謹函奪得U15組男子單打季軍,黃子希奪得U9組女子單打季軍;2024年湖南省青少年乒乓球錦標賽,該校10名隊員參賽,U18組夏宇鵬、盧昭旭、胡燁、李奇鴻獲男子團體第六,U18組郭譯潞獲女子團體第六、雙打第六,U15組孫鶴菲獲女子團體第三、雙打第六、單打第七,U13組羅雯耀獲女子團體第七,U13組談奕威獲男子團體第四、單打第八,夏宇鵬、盧昭旭、胡燁、李奇鴻、郭譯潞憑借此成績獲得國家二級運動員資格證書;2025年10月24日舉行的“奔跑吧·少年”2025年常德市第九屆運動會暨常德市青少年乒乓球比賽中,學校獲2金4銀3銅,其中,易云翔獲U15組男單冠軍,談奕威、薛謹函獲U15組男雙冠軍,易云翔、吳明峰獲男雙亞軍,顏明軒、王榮軒獲男雙U15組第四,羅雯耀、胡雅璇獲U15組女雙亞軍,談奕威獲U15組男單亞軍,吳明峰獲U15組男單第三,羅雯耀獲U15組女單亞軍,鄭楊杰獲U8男單第三。

隊員盧昭旭說,每天結束訓練后,都能在食堂吃到熱騰騰的飯菜,比賽落下的功課,老師們也會根據學生需要及時補上來。對他而言,學校就像是有愛的大家庭,乒乓球既是他的熱愛所向,也是升學路上的有力支撐。
教練鄧林稱,夏宇鵬、盧昭旭、胡燁等多名高中生,明年將參加全國統一測試,有望通過體育單招邁入自己心儀的本科院校。今年上半年,隊員郭譯潞憑借乒乓球項目女子組綜合分第一名的成績被長江師范學院錄取,高中三年,她屢獲佳績:常德市青少年陽光體育運動聯賽高中組單打第一,2022湖南省第十四屆運動會乒乓球比賽團體第六、雙打第六,2023湖南省青少年錦標賽乒乓球比賽雙打第八、團體第七,2023湖南省第五屆中學生運動會乒乓球比賽雙打第七,混雙第八,并獲得“優秀運動員”稱號,2024湖南省青少年錦標賽乒乓球團體第六,雙打第六,2024湖南省大中學生乒乓球錦標賽團體第五,獲得國家二級運動員證書,為學弟學妹們樹立了榜樣。

在德善學校,不只是乒乓運動強健體魄、磨礪意志,足球、籃球、羽毛球、游泳等都是學生多元發展的重要路徑。學校通過體育節、校運會,籃球賽、乒乓球賽、足球賽等各類活動及校外賽事搭建成長舞臺,讓隊員們在運動中學會堅持、懂得協作。近幾年,學校先后有多名體育專業生憑借優異的成績考入理想的大學。龔鑫考入山東大學,鄭超、宋競文、熊宇杰考入湖南師范大學,吳昌文、王欣怡考入武漢體育學院,何宇瀚考入陜西師范大學,趙晨考入湖南師范大學,張菁考入武漢體育學院,劉宇龍考入廣州體育學院。2024年,該校25名體育專業生參考,本科通過率為88%,劉博文等22人考上本科院校;2025年,該校17名體育專業學生參加考試,本科錄取通過率近90%,管圣玨等15人圓大學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