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徐珊珊 通訊員 何建平 近日,58歲的李女士因上腹部長期不適、飽脹、反酸等癥狀,前往常德市第四人民醫院全科醫學科就診,胃鏡檢查結果顯示其為慢性萎縮性胃炎,幽門螺桿菌檢測為陰性,病理組織學檢查未發現異常細胞。面對診斷結果,接診的全科醫學科主任張紅英給出了科學應對方案。
張紅英明確表示,萎縮性胃炎并不等同于胃癌前奏。她解釋,萎縮性胃炎分為單純性萎縮和化生性萎縮兩種類型,后者才屬于癌前病變。李女士的病理報告并未提示腸上皮化生,因此不屬于癌前病變范疇,不必過度恐慌。在治療方面,張紅英強調,目前尚無根治萎縮性胃炎的特效藥物,臨床以對癥治療和綜合調理為主。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促進胃腸動力的藥物緩解飽脹,或使用胃黏膜保護劑改善反酸燒心。同時,保證充足睡眠,保持積極樂觀心態,配合中成藥調理。建議不伴腸化生的萎縮性胃炎患者如無特殊癥狀,可每年復查一次胃鏡。若復查結果轉為非萎縮性胃炎,則后續可側重于生活方式調整,無須每年復查。
此外,張紅英特別提醒,患者應慎用對胃黏膜有損傷的藥物,如阿司匹林、消炎藥、激素及部分鎮痛藥。如因病情需要使用,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胃黏膜保護劑或抑酸劑,以減輕藥物對胃部的刺激。在飲食管理上,應注意避免油膩、生冷、過咸過燙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部負擔或損傷胃黏膜。同時鼓勵患者主動觀察自身反應,總結個體化飲食經驗,多傾聽身體發出的“信號”,并與醫生保持良好溝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