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鄧淇月 通訊員 楊嬋
案情回顧:
日前,放假在家的學生小雅在使用家長手機進行QQ聊天時,收到了某賬號私信,聲稱加入某明星粉絲后援群就可以領取該明星同款周邊福利。出于對該明星的喜歡,小雅當即通過了驗證并進入了該群聊。
可令她沒想到的是,剛進群就有一名群成員發來私信,自稱是某地民警,以小雅涉嫌違法犯罪為由要求對她進行“身份核驗”,否則將聯系當地警方上門對小雅進行查處。聽到這些,涉世未深的小雅頓時慌了神,內心懼怕的她在對方誘騙和威脅恐嚇下,按照指令開啟了視頻通話,并在對方的指引下,使用手機進行了一系列操作。最終,其家長手機內的44816元被騙走。小雅的家長發現轉賬記錄后,立即報警求助。
接報案后,漢壽縣公安局崔家橋派出所立即展開調查,發現這是一起不同于傳統的詐騙手段的“虛假明星粉絲群”詐騙案件。詐騙分子利用青少年涉世未深,且對偶像的狂熱喜愛設下圈套,引導他們上鉤,再一步步實施詐騙。目前,此案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詐騙套路揭秘:
發布“釣魚”信息:詐騙分子在短視頻、社交網絡上發布與明星藝人相關的內容,用“藝人秒刪”“賬號泄露”“領取周邊福利”等關鍵詞吸引明星粉絲群體,同時留下聯系方式或二維碼,誘導不知情的受害人主動聯系或掃碼。
冒充身份威脅恐嚇:受害人一旦添加或掃描二維碼進群后,詐騙分子會冒充明星經紀人、工作室成員,甚至公檢法工作人員,以“粉絲加明星為好友”的行為涉嫌侵犯他人隱私,并假借“告知家長”“異地用警”“虛假報警回執”“逮捕令”和“虛假報警視頻”等手段進行恐嚇和威脅,讓受害人言聽計從。
指使受害人轉賬:詐騙分子會要求受害人避開父母視線,再使用手機進行操作,通過視頻電話一步步引導受害人下載數字貨幣軟件、刷安全賬號流水以及繳納保證金等方式進行轉賬。待家長發現時,往往為時已晚。
警方提示:
青少年要提高自身法律意識和反詐意識,尤其涉及錢、財、物或被他人威脅等問題時,一定要及時告知父母,避免被別有用心之人控制,造成損失。
家長要對孩子進行普法教育,并注意孩子使用手機、電話卡、銀行卡等情況,不要輕易告知孩子手機支付密碼、銀行支付密碼等重要信息。一旦發現孩子有異常反應,要盡早干預,及時止損,避免事態進一步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