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長沙2月8日電(記者周楠、白田田、謝奔)企業開工復產、工廠開足馬力、重大項目建設緊鑼密鼓、節后招工有序開展……新春伊始,三湘大地洋溢著蓬勃的發展氣息。
記者在湖南多地采訪了解到,湖南各地政府機關與企業搶抓機遇,力爭以新年“開門紅”為全年的經濟增長奠定堅實基礎。
——“新春第一會”“新春第一課”釋放發展強信號
節后各地紛紛召開“新春第一會”,旨在為全年高質量發展劃定重點、指明方向,傳遞地方政府優先發展戰略“信息”,作為全國經濟“十強省”的湖南,“新春第一會”也分外引人關注。
2月7日,在位于寧鄉高新區的湖南星邦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高空作業平臺生產車間,機械手在抓取裝備零部件。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攝
2月5日是蛇年首個工作日,湖南召開招商引資工作座談會。這是湖南連續兩年將“新春第一會”聚焦招商引資。座談會上,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強調重點要做到“五個著力破解”,即:著力破解招商引資“內卷式”競爭的問題,著力破解招引項目質效不高的問題,著力破解招商引資方法不多不新的問題,著力破解園區主陣地作用發揮不夠的問題,著力破解營商環境不優的問題。
多個市州、縣市區也紛紛通過“新春第一會”的形式傳達拼經濟、促改革的信心、決心,并拿出了實實在在的舉措。比如長沙于2月6日舉行的“新春第一會”,提出要實現十個重大產業項目完成年度投資158億元以上、十個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完成年度投資41.68億元以上、十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完成年度投資331.29億元以上、十大重點民生實事項目完成年度投資40億元以上、十大重點城市片區鋪排項目按計劃任務完成。
2月6日,湖南省婁底經開區薄板產業園的湖南金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工人操控行車搬運硅鋼卷材(無人機照片)。吳永華 攝
婁底市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會議上發布的兩張清單,在當地引發熱議。一張是《婁底市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責任清單》,從保障公平參與市場競爭、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規范涉企行政執法檢查等12個方面,對職能部門提出要求。另一張是《婁底市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負面清單》,劃出多條“硬杠杠”,比如不得在市場準入、資質資格獲取、招標投標等方面對民營企業設置差別化待遇。
岳陽市湘陰縣則別開生面地將“新春第一課”的“課堂”搬到了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2月6日,湘陰縣黨政代表團來到江陵縣,圍繞港口開發建設、臨港產業培育等開展專題考察學習。縣委書記劉世奇介紹,江陵靠一條鐵路起家,搶抓機遇,借力“公鐵水聯運”放大集聚效應,持續培育培強煤化工、新能源材料產業鏈,其經驗對于正在建設虞公港這一“通江達海”門戶的湘陰來說非常值得借鑒,“此次考察既是對標先進,更是思想破冰!”
——搶抓“開門紅”氛圍濃,產業加速提質升級
人勤春來早。從工廠車間到田間地頭,從項目工地到科技園區,搶抓“開門紅”氛圍濃、干勁足,處處涌動著干事創業的熱潮。
2月5日,在位于衡陽的湖南三易精工“納米微晶電磁繼電器制造升級改造項目”車間,新投用的自動化設備開足馬力生產。“我們已經積壓了近3個月的訂單,節后開工首日,120名員工全部到崗,全力以赴搶訂單。”公司副總經理饒云飛介紹,產品很受市場歡迎,預計今年產值能比去年增長50%以上。
各地以創新驅動為核心,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傳統產業煥發新活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2月5日,岳陽瑞森達橡塑工業有限公司車間生產現場。
走進湖南岳陽綠色化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岳陽瑞森達橡塑工業有限公司,車間繁忙有序。“我們1月份訂單額達到4500萬美元,初八一開工就馬不停蹄生產。”瑞森達公司總經理陳艷波介紹。
據了解,公司主要從事橡膠汽車V帶、變速帶、農機帶和其他各種傳動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作為傳統化工企業,該公司曾一度無法滿足生態環保與市場發展要求。近年來,通過加速升級轉型,新增56套全新的設備,公司既達到環保要求,產品質量也明顯提升,深受市場歡迎,出口遠銷至東南亞、歐美、非洲等地。“今年,我們計劃再開三條生產線,力爭實現產值稅收雙翻番。”陳艷波說。
湖南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春節期間,全省3389家規模工業企業加班生產,約占規工企業總數的16.6%。截至2月7日,全省規模工業企業開復工率達85.9%,較去年同期提高了3.1個百分點。
為了滿足節后開工帶來的生產經營需求,多地企業同步啟動新春招聘計劃。
2月8日,長沙市天心區攜手邵陽縣共同舉辦春風行動暨勞務協作專場招聘會。
2月5日一早,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一輛掛著“就業直通車”橫幅的大巴發車,開往懷化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雨花區就業服務中心主任唐瑩瑩介紹,此次將幫比亞迪汽車、金煌裝飾、可孚醫療、零食很忙等100余家企業招聘工人。
“公司近期用工需求量很大,此次我們帶來了2000多個就業崗位,月薪均在5000元以上。”長沙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的招聘專員唐兵對此次招工滿心期待。
2月7日,在龍山縣“春風行動”招聘會現場,湖南申通快遞有限公司省區招聘負責人在為求職者介紹崗位信息。
據了解,通過春節前開展的“訪企問需”行動,雨花區人社局全面歸集區內企業用工需求信息,今年前三個月計劃開展各類“春風行動”招聘活動12場,為企業和求職者提供更好的就業服務。
——重大項目加速落地,產業與民生雙輪驅動
從基礎設施建設到產業升級,從科技創新到綠色轉型……各地重大項目建設現場熱潮涌動。
2月5日,在長沙自貿臨空區2025年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現場,數十臺挖掘機、打樁機轟鳴,建設者穿梭于工地,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中通智谷產業園項目負責人劉英指著施工進度圖說:“我們正采用‘并聯施工法’,主體建設與配套設施同步推進,確保項目盡早投產使用。”
2月7日,長沙自貿臨空區中通跨境智能物流產業園項目施工現場。
據了解,此次集中開工項目總投資達50.3億元,包括27個涵蓋先進制造、醫藥健康、跨境貿易等領域的重大項目。中通智谷產業園項目是其中的標桿工程,占地80畝。據測算,該項目全面運營后,年產值有望突破15億元。
“項目早一天投產,就能早一天帶動上下游企業集聚,也能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劉英對未來充滿期待。
2月6日上午,長沙2025年首批235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預估總投資878.9億元,年度計劃投資425.9億元。聚焦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建設、城市綜合承載功能提升、重點民生實事等領域,謀劃鋪排了市級重點建設項目659個、年度預估投資2475億元,并遴選形成了“五個十大”項目清單。
2月7日,湖南長沙,中聯智慧產業城智能高機園區,超1100臺高空作業設備奔赴全球各地。
重大項目以其規模大、帶動強、效益好等特點,無疑能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中偉先進功能材料產業園是湖南省2024年“十大產業項目”重點工程。據了解,今年春節期間,工地上每天有近百名工人加班加點,以“三班倒”攻勢沖刺,確保中偉新鉑項目盡快竣工,推動產業園早日釋放百億元產能。目前,中偉銀基一體化項目已經投產,新鉑項目正在加緊進行裝飾裝修及設備安裝,爭取3月份竣工。該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國內功能型貴金屬材料領域最大的產業項目。
2月5日,工人操控吊車在湖南省婁底東站貨場裝運硅鋼卷材。吳永華 攝
湖南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當前,全省上下正以“起步即沖刺”的姿態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為實現一季度“開門紅”,206個在建省重點建設項目中,金塘沖水庫、梅山灌區、石門電廠、紫金鋰礦等14個項目連續施工,春節期間不停工。截至2月5日,94個項目已復工復產,復工率達52.4%,其余98個項目計劃于2月13日前實現復工復產。下一步我們將緊盯復工達產目標,確保投資進度與質量安全雙提升。
——從“開門紅”到“全年進”還需著力“優、好、活”
2025年湖南新春開工熱潮涌動,展現“開年即沖刺”的強勁勢頭。但記者也注意到,招商引資項目質效不高、營商環境有待進一步提升、中小企業韌性不足等一系列問題。新春開新局后,更需著眼長遠,齊心協力補短板、出實招,讓經濟發展動能更強、活力更足。
項目要優,招商引資破局還需“新思路”。從記者采訪調研情況看,在一些地區甚至是經濟基礎較好的地區也存在“大項目”“新項目”“外資項目”不多,新興和未來產業項目占比不高的情況,需要持續跟進標志性、引領性的優質項目;要素保障也需加強,一些企業反映用地、用工、用能、物流等成本相對較高,需要對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在用地、用能、用礦等方面開辟綠色通道,在用電、用氣、物流等方面降低成本,切實提高招商引資效能;還需進一步加快從拼補貼向比服務、比環境轉變;部分地區的市場化招商體制需進一步健全完善。
環境要好,營商環境優化更需“硬舉措”。好的營商環境是地方發展的“金字招牌”,更是所有經濟主體的共同期待。而從記者觀察來看,一些市州在營商環境上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比如,有的地市“新春第一會”上,主要負責人毫不諱言地指出,一些職能部門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的問題短板:部分政策獎補惠企資金落地難,有農業種植企業反映,幾年前配合政府申報的產業項目獎補資金,至今沒有足額撥付到位;政策宣傳不到位、解讀不透徹的問題也依然存在,有企業反映,部分執法部門對于一些新出臺的規章制度,不及時宣傳普及,發現問題就直接開罰單或要求停產整頓。
企業要活,深化助企紓困亟待“出實招”。在與企業交流時,記者也感受到,行業有效需求不足,產能過剩、內卷嚴重,許多企業仍然沒有走出“不賺錢”的困境。一些傳統企業在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面臨“陣痛”;還有的中小微企業反映,“融資難”問題依然存在。對此,湖南應進一步深化拓展此前推進的“三送三解三優”等經驗做法,對于企業普遍、長期反映的難題要進一步出真招、見實效。
一年之季在于春。開年之初,三湘四水戰鼓頻頻,處處都透露出一股蓄勢待發、奮勇爭先的“拼勁”,令人倍感振奮,也展現出湖南“向新求質”的突圍決心。相信在良好的開局之后,湖南在新的一年里一定能在“三高四新”美好藍圖下,讓“開門紅”真正轉化為“全年進”的持久動能。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