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琳
隨著元旦和春節“返鄉潮”的臨近,疊加農村地區衛生健康服務資源相對不足等問題,12月16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研究制定了《加強農村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務工作方案》,要求切實落實屬地主體責任,統籌整合各方面資源和力量,形成科學有效應對疫情和全方位全鏈條做好健康服務工作的強大合力。強調根據疫情狀況、病情輕重、緩急程度等匹配相適應的醫藥保障和健康服務資源,突出重點人群管理,有序疏導診療需求,開展分類分層分級醫療衛生健康服務,最大程度保護農村居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這份方案可說是詳盡周全,看著讓人溫暖的同時,也會引人思考。有網友擔憂地說,面對爆發的疫情,一線大城市的醫療資源都難以應付,遑論偏僻的鄉村。
不能說網友的擔憂毫無根據,民政部調查數據顯示,我國老年人口中空巢老人占比目前已超過一半,部分大城市和農村地區,空巢老年人比例甚至超過70%。鄉村地區老弱病殘相對更多,醫療資源卻又相對更少,加上節假里人口的大規模流動,必然導致鄉村與病毒之間僅有的物理間隔加速消失。
所幸歷經三年抗疫,抗疫不只是醫護人員的事情,這一共識已經深入人心。各級黨委、政府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里,一直發揮著主導作用,相信在加強農村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務的工作中,群眾賴以依靠的基層黨組織會主動挑起屬地主體責任的重擔。當前,鄉鎮政府、村民委員會,除了協同打好政策宣傳和服務保障等硬仗之外,不妨利用“鄉緣”抓緊聯絡和動員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志愿者、社會慈善資源等形成合力,在就醫轉診、交通保障等方面構筑堅強后盾。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奧爾森在其名著《集體行動的邏輯》里早就告誡人們,大集體能做的就是把自己變成小集體,小集體自治再組合起來,才能發揮出各自的優勢,靈活高效達成目標。
其次,保證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不僅人盡其才,也是給群眾吃上一顆“定心丸”。相信繼常德多地公布家庭醫生團隊信息之后,各級政府也會抓緊給鄉村基層醫療系統“充值”。比如以城鄉醫院對口幫扶為基礎施行分區包片,采取派駐醫師、招募退休醫務人員等方式,快速擴充鄉鎮醫務人員隊伍;逐級建立醫護人員梯隊,通過駐點、巡回醫療等方式填補空缺,確保基層衛生健康服務不斷檔,消除首診、接診、轉診流程中的“盲區”。
再次,不打無準備之仗,藥品和醫療器械都要有相應的配置。當下,各地區各部門都在積極解決群眾就醫用藥的問題。前些天,“東北制藥”沖上了熱搜,一毛錢一粒、2塊錢一板的退燒藥上架所有東北大藥房,著實讓各地民眾羨慕了一把;以喊出“人民需要什么,柳州就造什么”出了名的廣西柳州,12月21日晚,當地產的抗疫藥開賣,柳州人買到了一板約1.8元的氨咖黃敏膠囊。常德的三金制藥、德海制藥、康普藥業等藥企也沒落后,都在開足馬力生產,大家期盼的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都在拼命趕來的路上。喜訊頻傳,不僅給當地人極大的撫慰,也讓各地百姓增添了戰勝疫情的信心。
每一次的艱難坎坷,都讓我們更加相信政府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魄力和能耐。不用懷疑,強大的中國制造很快就會讓價廉質優的抗疫藥、N95口罩鋪滿全國城鄉藥店的貨架,鄉村醫療衛生機構所需的清單藥品、氧療設備、便攜式肺功能儀、指夾式脈搏血氧儀、紅外線體溫計、額溫槍等也都會配置到位。
誠然,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這一點毋容置疑。但全民抗疫是一個系統工程,離不開各方智慧和力量的托底,尤其相對薄弱的鄉村,是我們的老家,是所有人的“軟肋”。只有城鄉一并安然,才有我們想要的穩定的“大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