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玲
11月15日,《常德日報》報道了常德中石油昆侖燃氣有限公司管網運行工姚勇的事跡。姚勇堅守一線8年,交出了“零失誤”的專業答卷,在國家級的技術技能大賽中摘取了金獎,成為昆侖燃氣“人才強企”戰略下的一顆耀眼匠星。姚勇的閃光軌跡,不僅是個人的奮斗詩篇,更是一個企業、一個時代對人才價值深刻認知的生動注腳,詮釋了“為企育才就是為國育才,人才強企終是人才強國”的深刻內涵。
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縱觀世界文明,大國崛起無不與人才緊密相連;放眼當今寰宇,國際競爭的本質日益聚焦于人才之爭。企業作為創新的主體、經濟的基本細胞,其人才工作的成效,直接關系到國家競爭力。昆侖燃氣的成功實踐,正是“企之大事”與“國之大局”的有機統一,在微觀層面為“人才強國”寫下了扎實的章節。
昆侖燃氣的“成功”,首先在于把握了人才發展與事業發展的辯證關系,樹立了科學全面的“四才”觀——識才的慧眼、育才的良方、聚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并配套了一系列有效做法:在束縛人才發展的條條框框上勇于做“除法”,打破窠臼,掃清障礙;在人才培養上持續做“加法”,建設崗位練兵基地,常態化培訓與實操演練雙管齊下,將技能的根基深扎于安全生產的沃土;在人才激勵上善于做“乘法”,構建“成長有通道、貢獻有回報、榮譽有歸屬”的激勵機制,讓每一滴汗水都被看見,每一分價值都被認可,從而將潛在的人力資源轉化為企業的創新優勢、競爭優勢和發展優勢。
昆侖燃氣還深諳“大匠育才”之道。他們不僅提供賽場,更精心構筑了孕育“工匠”的生態,通過承辦大型技能賽事,為一線員工搭建了閃耀的舞臺,讓一眾“姚勇”得以脫穎而出,更讓“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蔚然成風。在這里,平凡崗位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更是綻放不凡光彩的事業平臺。在這里,過硬的本領筑牢了企業安全的銅墻鐵壁,人才成長與企業發展實現了同頻共振。
企業的格局,更體現在對人才成長規律的尊重與“容才的雅量”上。他們不追求急功近利的“催熟”,而是給予人才足夠的耐心與廣闊的成長空間,如同為千里馬開辟出可以恣意馳騁的遼闊原野。這種環境,讓人才得以遵循內在規律茁壯成長,匯聚成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力量。姚勇從八年磨一劍的“零失誤”到金獎的加冕,正是這種耐心與遠見結出的碩果。
“為企育才就是為國育才”,企業的競爭力,聚合起來便是國家的競爭力;企業的創新活力,匯聚起來便是國家的創新動能。當無數企業的人才優勢聚沙成塔,就會凝結為支撐民族復興的戰略優勢。
昆侖燃氣的成功經驗,不僅照亮了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前路,也為其他處于轉型升級關口的企業提供了可資借鑒的“人才樣本”。當神州大地上涌現出越來越多珍視人才、善用人才的企業,當“千里馬”們能在時代的春風里縱橫馳騁,我們便有充足的理由相信,人才強國的基石將愈發穩固,民族復興的樂章將更加雄渾!這便是“人才強企終是人才強國”的深層邏輯與時代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