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剛
據媒體報道,8月2日開始,常德市正式啟動米粉餐飲名品評選活動,作為常德米粉的“粉絲”,筆者自認為這是大好事一件。
好在有關部門和行業的重視,能引導各家米粉門店重視飲食安全和餐飲品質,通過評選同時也能引發全民關注。
好在讓常德米粉從后臺走上前臺,一碗米粉蝶變成米粉產業并非不可能。今年常德米粉產值可望突破40億元,常德是常德米粉的主場,主場做大做強,帶動其他場地的快速發展才有可能。
好在米粉看似小而不起眼,卻值得大做文章。常德米粉生產加工歷史悠久、從業者眾多,擁躉無數。據市米粉產業辦統計,目前全市有常德米粉生產企業21家,本地有常德米粉店10000多家,外地有13000多家,在本地和外地開米粉店的從業人員約16萬人。做米粉生意沒有淡季旺季,即使在大的餐飲門店受到不同程度影響的當下,經營米粉的特色小店也幾乎不受影響,可以說,只有堅守就有收獲,這無疑是常德米粉做大做強的底氣和信心。
重慶小面原本是重慶當地品牌,但通過重慶人多年的運籌,它已然從一個區域品牌躍升為全國品牌,如今產值已逾400億元,常德城里目前重慶小面館已不下于10家。
福建沙縣小吃和米粉同屬于日出之食,但前者借鑒互聯網化發展之思路,大力發展加盟店,快速攻城掠寨走上發展快車道。目前全國有加盟店數千家,遍布十幾個省市,僅我省長沙就有上千家店。
和重慶、沙縣相比,常德米粉產業發展要做的工作還很多,應該發揮優勢,彎道超車迎頭趕上。
做好整體宣傳。目前常德米粉坊間最有影響的宣傳就是汪涵在湖南衛視給我們做的免費宣傳:“吃圓的還是吃扁的。”其他宣傳甚少。從政府層面來講,整體包裝宣傳常德米粉至關重要,去年常德市政府出臺了《常德市支持常德米粉產業發展的十條政策措施》,明確支持開展常德米粉品牌宣傳,并出臺了具體的支持政策。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米粉生產加工企業、米粉門店應該共同聯動,策劃多種米粉宣傳活動,如年度的常德米粉節、年度米粉大賽、尋找米粉形象代言人等等,還要制作高質量的常德米粉形象宣傳片,通過央媒、省媒以及互聯網平臺播出,多管齊下塑造常德米粉品牌。重慶小面多年前在央視播出的《嘿,小面》宣傳片,對重慶小面達成全國性影響起到重要作用。
強化品牌打造。常德米粉作為公共品牌要強化,同時還要打造眾多的企業自創品牌,目前常德市場上真正擁有常德米粉自主品牌的企業和門店并不多,像“壹德壹”“劉聾子”“九個碼子”這些知名的米粉品牌還是少了些,常德市源宏食品有限責任公司開發“源沅湘”“粉小德”自主米粉品牌后,在網上以常德米粉為賣點,受到眾多粉絲的喜愛。安化黑茶是安化公共品牌,但同時安化本土企業也大多創建了自己的黑茶品牌,對外推廣時統一稱安化黑茶,企業在自身發展的同時,安化黑茶公共品牌也得以壯大。常德可以借鑒鄰居的經驗,公共品牌和企業品牌兩條腿走路,公共品牌打市場,自主品牌求發展。
在常德市支持米粉產業發展的十條政策措施中還提出了“打造百億產業、布局千城萬店”的發展目標。這是品牌打造更直接更有效的方法。為商之道,品牌迅速擴張推廣是經營的制勝法門,將常德米粉店開到全國,常德米粉的品牌影響力和常德城市的影響力必將隨之而至。當然,所有加盟店必須要有常德米粉的統一形象識別系統,常德米粉的飲食安全標準和服務標準,不能隨便開個店就叫常德米粉店,有標準有規范,行業方可行穩致遠。
構建產業鏈條。一個單品要壯大成行業,必須有完整的產業鏈作為支撐,常德米粉要實現從原料制造、生產加工、市場銷售、調料以及到米粉門店全產業鏈融合發展,才能形成米粉產業,稱得上米粉經濟。《重慶日報》報道,重慶正加速小面全產業鏈的打造,今年已正式開工建設重慶小面產業園,通過產業園打造重慶小面全產業鏈,創建以“重慶小面重慶造”為標志的重慶飲食文化新地標。在常德市支持米粉產業發展的十條政策措施中,也明確提出了支持打造常德米粉產業園的目標計劃,希望有關部門能積極行動,早日讓常德米粉產業園建成投產。
米粉產業是常德的特色優勢產業,可以帶動現代農業、文化旅游業、商貿服務業、現代物流產業的融合發展。作為一個常德人,我認為做足常德米粉文章,使常德米粉真正成為常德經濟的主角,應該是常德人的共識。柳州,一個以制造業聞名的城市,人口410多萬,去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57億元,近幾年,柳州市以工業化思維謀劃螺螄粉的產業發展,將地方特色小吃培育成大產業和“網紅”產業,全產業鏈銷售收入已突破500億元。一碗柳州螺螄粉,已然做大做強。常德市市情和經濟發展現狀與柳州不相上下,甚至還有些許優勢,常德米粉在湖南、湖北都有深厚的基礎,湖南就不用說了,湖北武漢人過早除了熱干面,第二選擇就是常德米粉,在武漢開常德米粉店的據說已超千家,常德米粉沒有理由不能做大。2020年,常德市成立了米粉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常德米粉的發展大計業已在謀劃之中,假以時日,常德米粉實現百億元目標甚至邁上更高臺階都完全是可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