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江一舟 蔡文龍 文/圖
糧油,國民經濟的“壓艙石”。然而,我國食用植物油自給率僅為30%,如何破局?在油菜籽產量常年穩居全國前列的湖南,一家來自常德的企業,正以硬核科技給出答案。
9月15日,記者走進湖南四季油脂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濃郁的油香撲面而來,自動化生產線的高速運轉聲與工人們的專注身影相映成趣。在這里,科技與匠心碰撞,一粒粒普通的油菜籽,正經歷一場華麗蛻變。
工人們身著綠色工裝,頭戴安全帽,目光緊鎖在閃爍著數據的顯示屏上。壓榨區內,高溫蒸炒過的菜籽緩緩流入機器,金黃的油脂汩汩流出,經層層過濾、沉淀,最終化作一滴滴晶瑩透亮的菜籽油。
“我們改造的生產線,日處理菜籽300噸,效率提升30%以上。”該公司董事長部承義介紹,從吹瓶、灌油到封裝、貼簽,每一個環節都實現了自動化與精細化管理的無縫銜接。
傳統菜籽油加工易損失營養、殘留雜質,而四季油脂的“六道微米”低溫物理精煉技術,則徹底顛覆了這一困局。粗濾、離心分離、沉降分離、沉淀、壓濾、精濾——六道工序,層層把關,以微米級的精細化低溫物理過濾,最大程度保留了菜籽油的天然香氣和營養成分。
“這項技術讓我們的菜籽油不僅更香醇,還更健康。”部承義自豪地說。2025年3月,這項技術經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專家評定,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成為企業破局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成立于2019年的四季油脂,短短幾年內已成長為年產能10萬噸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其背后,是持續的科研投入與產學研深度融合。
“我們聯合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已申請專利16項,其中發明專利4項。”部承義介紹,企業不僅建成了全自動化生產線,還成立了工業技術設計中心、食用油科技研發中心等科研平臺,自主研發出20余項核心專利技術。
如今,四季油脂的產品已覆蓋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從北京、上海到廣州、長沙,從大型商超到知名餐飲品牌,都能見到“常德油”的身影。
“用好常德的油菜籽資源,讓中國人吃上更優質的本土菜籽油!”——這是四季油脂的使命,也是常德企業以科技創新助力國家糧油安全的生動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