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李張念 通訊員 范亞娉 文/圖 近日,武陵區人民法院柳葉湖法庭通過“以點帶面”調解策略,成功化解柳葉湖旅游度假區七里橋街道戴家崗安置小區多起物業費糾紛,并延伸司法服務,為社區治理提供法律指導服務。戴家崗社區負責人送來了錦旗,激動地表示:“法官的專業指導讓我們處理糾紛更有底氣,居民也更信服,未來的社區管理工作更加順暢了?!?/p>
戴家崗安置小區因原有物業公司于去年8月退場,由所在社區組建業主委員會實現物業自治模式,后因物業服務瑕疵,部分業主長期拒繳物業費。多次溝通和協商無果,社區只好訴至武陵區人民法院柳葉湖法庭。但案件涉及10余戶業主,若簡單判決,可能激化矛盾,影響社區和諧穩定。為從源頭預防糾紛,柳葉湖法庭庭長薛珍主動對接社區,走訪發現業主訴求集中在保潔、安保不到位等問題,而物業自治模式則因收費率低導致服務縮水,長期矛盾積壓,物業費拖欠成“頑疾”,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隨后,薛珍帶領團隊開展“法律門診”服務,指導社區工作人員依法調解矛盾,明確破局關鍵是找準“示范戶”以情釋法。對此,調解員池文華選取了安置小區內人緣好、明事理的業主王某作為突破口進行調解,一方面指出自治物業服務不足,督促其整改;另一方面向王某釋法,提醒拒繳物業費可能面臨違約金,而理性協商才能推動服務改善。經多次溝通,王某主動補繳費用,并主動充當起了“法律傳導員”,將物業類普法視頻轉發到業主群進行宣傳。
在法庭和社區的共同努力下,王某的轉變產生連鎖反應,柳葉湖法庭調解團隊趁熱打鐵,組織電話“調解會”,邀請已繳費業主、業主委員會成員與拖欠戶線上逐一交流,10余戶業主均達成還錢意愿。未參與訴訟的多名業主也陸續補繳費用,以“一人履約”輻射帶動“多方響應”。
武陵區人民法院柳葉湖法庭通過將系列類案調解與制度規范相結合,既化解了當前糾紛,更從源頭上規范了物業服務體系,為構建和諧社區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法庭方案”。這一實踐,不僅實現了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更通過夯實法治基礎,為后續社區基層治理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