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彭進軍 通訊員 陳偉如 文/圖 春耕即將開始,2月18日,記者在西湖管理區各農資經銷點儲備庫看到,工人一大早就將各類農資產品搬運裝車,分批次配送到各個銷售網點。據悉,今年,全區早稻耕種面積1萬多畝,已儲備化肥4000多噸,并提前做好各類農資質量管控,保障春耕生產順利開展。
西湖管理區狠抓高標準農田建設,將難耕種的農田進行統一規劃、統一平整,使低產田變成了旱澇保收的高產田,同時以水稻良種繁育基地為依托,采用稻油輪作,增加農作物復種指數,有效緩解土地閑置、撂荒,最大限度發揮土地產出效益,推動糧食生產安全、穩定、有序發展。
在西洲鄉裕民村的早稻示范片基地,幾名“飛手”在油菜種植區,通過無人機智能設備“飛防”作業,精準施肥施藥,機身下的噴淋頭噴灑出白色的霧化生物制劑均勻飛散,不一會兒就給300余畝油菜地披上了健康的“防護衣”。該基地采取“優質水稻+油菜”輪作模式,在去年11月份收割完晚稻后,就利用冬閑田種上了油菜,有效補齊土地“種植空窗期”。
湖南壹耕耘生態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陳劍忠告訴記者,合作社共流轉了5600畝面積發展“油稻稻”模式。油菜收割以后,利用育秧工廠的時間差,采用機插機拋的方式播種雙季稻,充分利用土地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