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伍銀 通訊員 楊帆
口袋公園綠意盎然,精品綠道蜿蜒伸展,夜景燈光璀璨奪目……在常德,城市綜合管理如“繡花”般精細入微,一系列與市民生活緊密相連的細節,如同刺繡般被精心縫制、編織,城市“幸福底色”被不斷擦亮。
回首往昔,從1949年的常德市衛生隊,到1963年的常德市環境衛生管理處,再到1982年的常德市城市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以及后續的常德市城管監察大隊、常德市城市管理局等機構的相繼組建,常德市的城市管理體系不斷完善。2002年,常德市經國務院法制辦批準,率先在城市管理領域試行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為城市管理創新樹立了典范。2005年1月,常德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的成立,更是為城市管理的規范化、法制化奠定了堅實基礎。隨著體制改革的深化,2015年,常德市城市管理和行政執法局應運而生,為城市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2018年,常德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正式掛牌,現代化城市管理從此邁入了新階段。
進入21世紀后,常德市城管系統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切實履行城市市容環境衛生監管和行政執法職責,協調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和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四個城市一起創”的創建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從2000年至2003年,常德市一舉榮獲“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和“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等榮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第一輪“四個城市一起創”目標圓滿實現。此后,常德市又多次通過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的嚴格復查復審,始終保持“國家衛生城市”的榮譽,并先后獲得了“國際花園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等一系列殊榮。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推進,高樓拔地而起,站在樓頂俯瞰濱湖公園,只見園內樹木蔥蘢、百花爭艷、曲橋回廊、水榭亭臺,一幅和諧美麗的山水畫卷。濱湖公園憑借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早已成為周圍居民散步休閑的絕佳去處,與市民的生活緊密相連。
追溯歷史,1976年前,城區范圍內尚無公園。1976年7月1日,濱湖公園正式開園迎客。在隨后的48年里,濱湖公園承載著幾代常德人的美好記憶。如今,常德市通過大規模的城市綠化工程,構筑了以城市公園為主體、城市道路為脈絡、街心花園和小區綠化為點綴的城市森林體系。城市森林網絡日臻完善,市民在這座生態、宜居的城市中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目前,常德市已建成城市公園66個,建成區公園面積1314.18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了13.89平方米。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城市管理也愈發智能化和精細化。多年來,常德市城管系統積極引進和應用新技術、新設備,不斷提高城市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2014年9月15日,武陵區、鼎城區、柳葉湖旅游度假區和常德經濟技術開發區智慧城管正式運行,標志著常德市智慧城管系統“一城四區”全面啟動。該系統包括城市管理應用平臺、實景三維影像和部件數據庫、智能管控設施、城市管理網絡和市區兩級監督指揮中心等多個組成部分,應用“互聯網+城管”服務模式,為市民提供了更為高效便捷的反映問題和提出建議的渠道。
從“內”到“外”,精細化管理改變著常德城,也給身居其中的市民帶來了越來越強的幸福感和歸屬感。未來,常德市將繼續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立足城市特色及文化,采取過硬舉措,切實做強城市功能、做優城市品質、做細城市管理,以匠心之功譜寫高質量發展的壯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