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網訊(記者溫婉)前不久,在洞頭區新城農貿市場停車場,市民林先生用自己的“百家信”“銀信”等級,領取了一張免費停車券,“想不到平時參與社區志愿服務都被應用記錄下來,成為個人誠信分,然后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福利。”
林先生所說的“應用”,是洞頭區“百家信”應用改革。近年來,洞頭區致力于個人誠信制度規范體系建設,出臺了《洞頭區個人誠信“百家信”應用管理辦法》,以行政區域內18歲(含)以上自然人作為管理對象,創新個人誠信評價、誠信修復和禮遇優享等三大體系,采用正向激勵評價方式,突出“德、善”指標精準個人畫像,探索基層治理新方式。值得一提的是,此項舉措獲評第三屆“新華信用杯”全國優秀信用案例。
洞頭區個人誠信評價體系設置了遵紀守法、社會治理、良好家風、文明行為、社會貢獻、榮譽獎勵、定向志愿服務和定向慈善捐贈等八個緯度,按照無違紀違法、無行政處罰等22項個性指標,給守信者加分、失信者不加分的方式進行賦分,然后評定為“銀信”“金信”“白金信”三個等級。如果個人能在遵紀守法、社會治理、良好家風、文明行為等緯度拿到滿分,便能達到“銀信”等級,如果想得到更高評級就需要在社會貢獻、榮譽獎勵等方面有所“建樹”。
為了更加精準評價個人誠信行為,洞頭區還升級“百家信”2.0版本,評價體系歸集了十幾個重點部門和所有街道鄉鎮,并接入溫州市信用信息、洞頭區網格、電動自行車智治系統、海霞誠信貸、信易批、村社戰疫、慈善捐款、無償獻血、志愿浙江(浙里辦)等平臺數據,匯總形成針對全區戶籍人口及常住人口專題數據庫,為個人誠信文明精準“畫像”提供數據支撐。截至目前,已歸集各類數據近20多萬條,實現所需數據動態交互更新。
誠信者,有所得,這也是“百家信”正向激勵的一項重要抓手。在“百家信”管理辦法中,設置了三大條款共19項禮遇政策,涵蓋評優評先、金融服務、人事招聘、就業創業、醫療就診、公益培訓、商家打折、便民惠民、村規民約獎勵等內容。同時,在公共設施、公共交通、培訓指導、金融服務、商業消費、社會保障、創業就業等七大類,打造“百家信”萬家聯盟,涵蓋吃穿住行游業學險救等各種生活生產場景,對激勵對象陸續推出優惠打折活動。
截至目前,洞頭區“銀信”市民達80%左右,“金信”市民占10%左右,“白金信”占市民2%左右,重視、珍惜“誠信分”已蔚然成風。未來洞頭區還將繼續做大做好“百家信”聯盟,不斷拓展禮遇領域和禮遇區域,為文明“增色”。
來源:溫州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