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王浪 通訊員 石歡 文/圖“我已經拿到警校的錄取通知書了,再過幾天就去學校報道.”前不久,18歲的小軒(化名)前往常德愛爾眼科醫院進行近視手術的術后復查后,特意來到了視光科室向“陪伴”了他五年的李汪洋醫生報喜。
回想2019年,小軒是個正上初二的“眼鏡少年”,媽媽帶著他來到常德愛爾眼科醫院檢查時發現:一年時間內,小軒的近視度數竟漲了100度!
“醫生,我家孩子的近視加深了,不想戴眼鏡,聽說做了近視手術就不用戴眼鏡了,是嗎?”小軒媽媽咨詢道。接診醫生李汪洋告訴小軒媽媽,近視手術要成年后才能做,而且不是想做就能做的。當下首先要給孩子做好近視防控。按目前這個增長速度,小軒成年時無疑會發展為高度近視。發展成高度近視后,不僅會增加眼底病變的風險,眼底不健康,就不符合做近視手術的條件;另一方面,部隊、軍校之類目前是指定準分子激光類術式,高度近視在做激光手術時,對角膜厚度的要求更高,如果不夠削切就做不了激光手術。
“那這怎么辦?現在度數已經這么高了!他用眼習慣不好,還總不愛戴眼鏡,到底怎么控制?” 小軒媽媽十分發愁。“這個行為習慣確實要小朋友自己重視起來。”李汪洋向小軒著重強調了行為習慣的重要性。
隨后,李汪洋向小軒媽媽介紹了角膜塑形鏡這一醫學界公認的控制近視度數增長最有效的手段。這種硬性透氣接觸鏡是與角膜形態相反的逆幾何設計,夜間睡覺時佩戴,能夠通過輕微壓迫角膜和利用淚液的液壓作用,使角膜中央變平坦。白天取下鏡片后,在擁有清晰裸眼視力的同時能減緩眼軸增長,有效控制近視度數發展。
李汪洋建議,先帶小軒進行相關檢查,看看眼部情況符不符合驗配條件。幸運的是,小軒的各項指標符合角膜塑形鏡的驗配條件。成功試戴后,小軒就擁有了自己的第一副角膜塑形鏡。
在佩戴角膜塑形鏡的這幾年,小軒的眼軸長度和近視度數幾乎沒有增長。小軒媽媽感嘆:“多虧了5年前正確的選擇,才讓他從初中開始飆升的近視度數能及時‘急剎車’,沒發展成高度近視,還順利邁入心儀的警校。”
李汪洋提醒,對于孩子來說,近視管理越早開始越好。一旦發展成高度近視(度數超過600度,眼軸長度大于26毫米)的患者,將面臨各種眼科疾病的風險,包括白內障、青光眼、鞏膜后葡萄腫、視網膜脫離和黃斑病變,這些疾病都可能給孩子的健康蒙上一層“陰影”;而在求學、就業時,相關專業、崗位對于視力及矯正度數的限定,也阻礙了孩子未來的發展。一旦出現近視后,要聽從專業小兒眼科醫生建議,醫生會根據孩子年齡、近視發展速度等,采取個性化的近視防控手段,比如采取佩戴多點離焦功能性框架眼鏡、OK鏡、多焦軟鏡、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等專業醫學措施,幫助延緩孩子近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