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楊榮國 通訊員 田晟 張天君 文/圖
“我開始沒想到種藕也能發展成為致富的產業。在村兩委干部和好心人的幫助下,我最終決定發展種藕產業,并將它作為一輩子的事業。”日前,澧縣小渡口鎮土地洲村村民石彩榮滿身泥水地朝我們走過來說,此時,他手里還提著剛挖上來的兩節粉嫩的蓮藕:“種藕的過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困難,多虧農業專家手把手地教我,幫我解決了很多技術難題,我才下定決心一路走了過來!”
深秋時節,雖然天氣涼爽適宜,“但是水里和淤泥中還是非常冰涼的?!笔蕵s指著在藕池里彎腰挖藕的工人告訴我們。順著他手指的方向,只見工人們雙手不停地在深泥中來回翻扒,一條條手腕粗細的大藕被挖了出來。“其實現在還不是挖藕的高峰期,等到冬天的時候,藕才能賣上好價錢!”石彩榮沾滿泥水的臉上難掩豐收的喜悅。
1983年10月,石彩榮出生在小渡口鎮土地洲村。由于母親郭道珍患有肢體殘疾,無法勞動,只能靠父親石振勇種點莊稼維持生計,一家人生活過得“緊緊巴巴”。
石彩榮高中畢業以后選擇去當兵,退伍后,他下定決心用雙手改變自己的命運。
“我從部隊退伍后一直在外地工作,干過幾年銷售,也在工地上干過工程管理,雖然工資待遇還不錯,但總放心不下家里的父母親,有機會就想回家鄉發展?!笔蕵s回憶說:“有一年,我去一個農家樂游玩,閑著沒事在附近藕田轉悠,看見一個大爺正在田里挖藕,蓮藕個頭又大又長,與大爺閑聊得知,這是特色優質良種藕,產量高,十分暢銷。我就想到小渡口鎮地處湖區,水田多,種藕條件十分優越,何不把這藕引種回去?在了解到現在鄉村振興對產業發展的支持政策后,我心里就開始謀劃回家種藕?!?/p>
對于一個沒有種植經驗的人來說,面對的困難和挑戰是可想而知的。沒有種植經驗和技術?如何籌到足夠的資金?這一系列問題始終困擾著石彩榮。
“不管多難,我一定要試一試!”石彩榮下定決心后,開始“游說”家人和親朋好友,最后,他的執著終于打動了身邊的人,在親朋好友的鼓勵和支持下,他籌措了30余萬元啟動資金,正式進軍種藕產業。
“經過詳細的市場調查,我發現市場對蓮藕的需求量很大,只是種藕這個行業特別苦,但是我不怕吃苦,我相信只要自己下定決心,一定能做出一點成績?!笔蕵s斬釘截鐵地說。
為了盡快掌握蓮藕的種植技術,石彩榮一有空就跑到種藕有經驗的前輩家中當面請教,同時,他又充分發揮自己年輕、會網絡的優勢,報名了幾堂網絡培訓班,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他很快就掌握了蓮藕的種植技巧。
“種植蓮藕,除了水源要特別好之外,土壤的質量尤為重要,后來經過近3個月的反復對比,我最終選擇了現在的這塊水田。”石彩榮看著身邊的大片藕田,自信地說:“這一片環境好,沒有污染類的工業,水田成片,便于管理,可大大降低成本,很適宜規?;N植蓮藕?!?/p>
得知石彩榮的創業計劃后,村兩委和附近的村民們也給予了他很大的支持,石彩榮很快就以每畝300元的價格流轉了承包了100畝成片的優質藕田。
2020年初,石彩榮請來專業的蓮藕種植人員,又在當地請了20位村民的幫忙,一周時間,100余畝“荒田”全部“長滿”了藕芽。
“這些粉嫩的藕芽就是我的全部,為了照看好這些寶貝,那幾個月我幾乎是‘住’在了藕田里!”石彩榮滿臉笑容地說,在自己的精心照料下,藕芽生長很快,兩個多月的時間,藕芽便蛻變成大大的荷葉,布滿了整個水面。
就在石彩榮以為一切順利的時候,危機隨之而來。
當年4月中旬,石彩榮巡塘時突然兩塊地里長勢良好的荷葉突然變黃。“難道發生了病蟲害?”這可把他急壞了。
石彩榮趕緊請來農科站的專家為他上門研判,“果然是發生了病蟲害,幸好發現及時,在專家的指導下得到了及時治療,不久,蓮葉又恢復了一片碧綠?!笔蕵s心有余悸地說。
通過幾年的努力,石彩榮種植蓮藕的事業逐步走入了正軌?!白约旱氖聵I成功后,我就想著如何帶領鄉親們一起致富。種植蓮藕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特別是每年種藕和挖藕的季節,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每年挖藕的高峰期,我都會聘請10多位有經驗的村民幫我采挖,這也為他們帶來了一筆收入!”石彩榮謙虛地說。
“彩榮是我看著長大,為人實誠,又勤勞肯干,對老年人特別尊重,我們都很喜歡這個小伙子??吹剿聵I有成,我們也很高興,他不僅流轉承包了我們的田地,還雇我們幫他干活,每天工資近百元,讓我們有了雙份收入,大家都很感謝他!”60多歲的村民李忠書豎著大拇指說。
如今,石彩榮又有了全新的思考和打算:他希望經過幾年發展,能把蓮藕種植的規模擴大到1000畝,然后把種植技術傳授給村民,帶領村里人一起來種植。
“到時候規模做大之后,我們就可以向蓮藕深加工、農家樂觀光旅游等方面全方位發展,帶領所有村民發家致富!”采訪結束時,石彩榮如此謀劃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