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楊榮國 通訊員 黃江 實習生 熊泊凱 文/圖
今年40多歲的向浩是津市市藥山鎮楊壩垱村4組的脫貧戶。面對困難,他始終不曾放棄,依靠自己的雙手和黨的好政策,積極投身養牛產業,成了遠近聞名的致富示范戶。
時間回到2016年春節,面對身患糖尿病、高血壓的父親和兩個正在讀小學的女兒,正準備年后外出打工的向浩對人生產生了一絲懷疑:自己一直辛勤地工作,但家里的條件并沒有太大的改善。看著兩個女兒亮閃閃的眼睛,向浩有了返鄉創業的想法,但是具體干什么,他心中并沒有主意。
不久,恰逢楊壩垱村扶貧專干黃江來到向浩家里走訪,向浩趕緊向黃江表達了返鄉創業的想法。“老人年紀大了,孩子又還小,需要人照顧。我就想回家做點事,您幫我出出主意,做什么好?”向浩誠懇地問黃江。
“你現在的情況,估計搞養殖比較適合吧!”黃江圍繞向浩的家里轉了一圈,看著荒廢的后庭院,黃江靈光一閃,有了幫助向浩搞養殖的想法,但是具體養什么經濟效益好、風險低,黃江一時也拿不定主意。
從向浩家里出來后,黃江直奔村部,將向浩的想法向村支部書記和后盾幫扶干部進行了專題反饋。鎮村干部及后盾單位幫扶干部多次商討之后,決定支持向浩養殖黃牛。
萬事開頭難!向浩首先在家里搭建了一間簡易的牛棚,并籌資購買了3頭黃牛進行養殖。為了盡快掌握養牛技術,向浩購買了大量的黃牛養殖相關書籍,一邊養一邊摸索。
養牛實際上是一件特別辛苦的事,每天都要從清早一直忙到22時,基本上沒有什么休息日。“那段時間真的很辛苦,短短幾個月時間,我就瘦了快10斤。但看著日漸肥碩的黃牛,想起每天和父母、女兒在一起其樂融融的生活,我就一點都不覺得累!”向浩滿足地說。
2017年春節前夕,向浩養殖的3頭黃牛順利出售,收獲了25000元。“除了意想不到的收入,還給我留下了5頭小牛崽,這給了我繼續堅持下去的動力和信心!”向浩很是興奮。
春節之后,向浩在村兩委干部的推薦下參加了在長沙舉辦的專業培訓班,并參觀了現代化的養殖場。歸來之后,他果斷決定擴大養殖規模,不僅新建了兩間牛棚,還新增了一些必要的基礎設施。2018年,向浩出售了6頭黃牛,獲利5萬多元,一舉成為了村里有名的致富達人。
在自己的養牛事業穩步發展后,向浩并不滿足。他說:“光自己富不算富,必須在自己富的同時,帶動和幫助周邊鄉親們共同發展。”為了幫助他人,向浩堅持將自己摸索出來的養牛經驗結合學到的科學養牛知識無償地傳授給周邊的村民,引導他們積極發展養殖業。
如今,向浩養的黃牛和水牛已經發展到20多頭。“在大家的幫助下,我才有了今天的事業,所以我很感恩。下一步,我計劃進一步擴大規模,爭取能成立合作社,帶動大家一起搞養殖,讓大家一起富起來。”向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