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游濤 李紫瑩 通訊員 楊思怡 龔佑臣 劉為民
【人物素描】
宋慶蓮,常德開放大學2019級專科學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作品曾榮獲“丁玲文學獎”、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獎“土家族優秀作品獎”“《兒童文學》金近獎”“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等獎項。個人曾榮獲第二十四屆全國“十大讀書人物”,2019年“事跡特別感人的百姓學習之星”等榮譽。
【學習故事】
4月23日,從中宣部獲悉,宋慶蓮榮獲第二屆全民閱讀大會“鄉村閱讀推廣人”稱號(全省僅2人)。得知消息時,宋慶蓮正在與丈夫在田野上播種種子。
宋慶蓮出生在湘西古丈土家的一個小山寨里,作為長姐要照料三個弟弟,直到十歲才背著三弟,兩手牽著大弟、二弟去上小學。
高中畢業后,宋慶蓮遠嫁臨澧,與丈夫種過平菇、開過雜貨店、擺過地攤,還背上行囊外出打工……不管生活多么艱辛,但兩人心中共同的文學夢從未停歇,他倆最浪漫的事,就是丈夫騎著自行車載她到15公里外的縣城圖書館借書。
“生活很苦,讀書很甜。”宋慶蓮在長沙做保姆時,擠出時間酣讀雇主家的千卷書籍,樂此不疲。之后她輾轉到廣東一家制衣廠打工,下班后仍堅持讀書寫作,她的第一部詩集《犁女夢囈》,是在工廠完成的。
在外務工三年后,宋慶蓮從廣東回到臨澧,栽種了十幾畝煙葉和水稻,她一邊揮舞著鋤頭鐮刀,一邊執戀著讀書筆耕。常德市文學創作筆會、毛澤東文學院、魯迅文學院中青年作家高級研討班、全國兒童文學作家及骨干編輯研修班……都有她的身影,在此受到眾多文學大咖思想的“洗禮”,特別是和《小溪流》主編黃亦鳴懇切交流兒童文學創作問題,催生了她兒童文學創作的“速度與激情”。
宋慶蓮深知由于沒有經歷系統的高等教育,她的創作正進入一個瓶頸期。2019年,她報讀了常德電大漢語言文學專業。“兩年多的學習不僅圓了我的大學夢,更豐富了我的知識面,思考問題日臻成熟理性。”宋慶蓮翻開就讀期間5大本密密麻麻的讀書筆記自豪地說。2021年,電大畢業的宋慶蓮實現了美麗蝶變,出版了長篇兒童文學作品《紅土地上的星星》,結合鄉村振興、紅區建設、鄉村旅游的生動實踐,讓孩子們從小感悟到鄉村自然的和諧、世界的美好。她也迎來了作品豐產期,詩歌《田野上的啟明星》在《民族文學》雜志刊載,組詩《上學路上》獲第三屆謝璞兒童文學獎,先后獲得了全國“百姓學習之星”、全國“鄉村閱讀榜樣”等榮譽稱號,她丈夫侯令軍創作的40萬字的《太浮山傳奇》即將付梓。
“鄉村需要文化,更需要文化的傳播者”。13年前,她將自己的家改造成農家書屋,目前“農家書屋”藏書上萬冊,萬余人次借閱,解決了村民和孩子借書難、看書難的問題。宋慶蓮經常在書屋舉辦讀書活動,指導孩子們寫作,幫助鄰里解決種植技術難題,小小書屋成了村里的“精神糧倉”,成了鄉村孩子學習、閱讀的精神樂園。她將文學種子播撒在田間地頭,用書本照亮了山村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