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畫又稱燙畫,古稱“火針刺繡”,即用火燒熱烙鐵后的溫度,在物體上熨出深淺不同的褐色圖案。有中國畫的勾、勒、點、染、擦、白描等手法,題材廣泛,人物,花鳥,禽獸,山水,書法融匯各家畫派畫風為一體,豐富多彩,雅俗共賞。烙畫藝術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一部分,歷史悠久,幾經興衰。戰國時期,為方便標記馬匹,有了最初的烙燙雛形“烙印”,隨著青銅器具的出現,漢代時“烙印”逐漸發展成“烙花”,用于給木質器物烙燙花紋美化裝飾,19世紀,電的誕生使烙畫工具變得輕便,讓傳統“烙花藝”逐漸發展成為今天的“烙畫藝”。
漢壽烙畫發源于洞庭之濱,流傳幾百年至今,汲取當地風俗特色,形成了既具中國水墨畫之氣韻,又具淺浮雕藝術視覺沖擊的獨特藝術風格。漢壽烙畫多以口傳身授的方式傳承,傳承人在“祖傳”技藝的基礎上,潛心鉆研創新技法,烙繪出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藝術作品。
2023年,漢壽烙畫被列入“湖南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來源:常德市文化館 中國知網 紅網 常德晚報微信公眾號
手繪/資料整理:湯雅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