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香制作技藝(熏香制作技藝)是采用本地香草芷、簫、桂、茅、紫蘇、梔子、山蒼籽等為原材料,經過特殊工藝加工制作而成。其香氣清新飄逸、淡雅宜人,能夠調動心智的靈性,有益健康。屈原在《九歌》中寫道:“沅有芷兮,澧有蘭”,這是歷史記載最早的香文化源頭之一。說起來,香起源于祭祀,古人聚木燃木以生煙,通過裊裊上升的煙氣,把人們美好的愿望傳達上蒼。武陵區曾出土過多件文物,都與制香有關。
善德香從祖上傳下來,從近代1898年傳承人鐘有盛在常德迄今已有120余年的歷史。其技藝包含分揀、清理、炮制、研磨、篩粉、配伍、調制、窖藏、擠壓成型、陰干、窖藏十一大步驟,共30余道工序。制香時間主要依節氣而定,配伍需依香方,把篩好的香粉進行調制組合。第一次窖藏,把調制好的香泥放進壇內,在27度的恒溫下窖藏數日,再進行擠壓成型成各類香品。成型的香品陰干后,進行第二次窖藏,3-5個月后即為成品,便可用于日常生活。
2020年4月,經中國科學院王琦院士鑒定:佩戴香囊能夠提高抗病毒免疫力。其香氣特性可作用于皮膚、穴位,通過經絡給藥,調節神經中樞,刺激內分泌系統,平衡氣血,具有醒神開竅、防疫除疾、修身養性之功效。
2021年,武陵區的傳統香制作技藝(熏香制作技藝)列入第五批“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來源:常德市文化館
手繪/資料整理:湯雅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