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穩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的好處毋庸贅言。4月23日,“讀城·書香常德”第十屆常德閱讀節啟動,現場發出了《常德市全民閱讀倡議書》,倡導全市人民積極參與到閱讀活動中來,共同營造書香濃郁的城市氛圍……讀屏時代,閱讀方式有了更多選擇,也帶來了不同的閱讀體驗,我們為什么還需要堅持和熱愛紙質閱讀?
從歷史視角來看,在互聯網出現以前,知識的傳遞方式歷經了口頭傳授、手寫復制到印刷品傳播的演變。這一演變提升了知識的傳遞速度,也確保了其精確性。紙質印刷書籍,完美地結合了這兩大特性,因而歷經千年而不衰?;ヂ摼W帶來的電子書,雖然使知識的傳遞變得前所未有的便捷,但其虛擬化特性也帶來了一個繞不開的問題:知識的易篡改性。而紙質書的穩定與可靠,正是它無法被電子書所取代的優良品質。
從社會視角來看,紙質書作為文化遺產的一種載體,承載著人類的歷史和文化。它不僅是圖文的記錄,更是人類文明的見證。此外,紙質書的設計、排版和裝幀都蘊含著審美價值,東方有蝴蝶裝、經折裝之典雅,西方有彩繪手抄本之華貴。每本書都有其內容與形式的交融之美,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這也是電子書無法替代的。
對于個體層面的閱讀者而言,捧起一本紙質書,有著太多美好——
生活需要儀式感,而紙質閱讀有著獨特氣場。無論是午后斜陽中的品茗賞讀,還是靜夜青燈下的掩卷長思,都將閱讀的儀式感拉滿,更容易讓讀書人進入“沉浸式”閱讀中。第二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在成年國民傾向的閱讀方式中,“拿一本紙質圖書閱讀”占比最高,為45.5%。讀屏時代,讀“書”依舊是公認體驗感最好的閱讀方式。
紙質書能讓閱讀者更加專注,有助于人們深入思考和理解文本內容。與電子書不同,紙質書不能通過搜索功能快速找到信息。因此,閱讀者需要逐字逐句地閱讀和理解。這種方式能夠促使閱讀者更加主動地思考和消化所讀內容,從而提高對文本的理解和記憶。電子書擁有的各種功能和應用還常常成為干擾源,如來電、信息推送、游戲等,容易打斷閱讀者的思路、拉扯閱讀者的精力。
此外,電子屏幕對閱讀者眼睛、大腦和皮膚的不良影響,近年已成為一項不可忽視的大眾健康問題。相比之下,紙質書對眼睛更為“友好”。
第二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2022年我國成年國民各媒介綜合閱讀率為81.8%,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為80.1%,但圖書閱讀率也達到59.8%。不可否認,在讀屏時代,數字化閱讀已成為人們獲取知識的主要方式之一,但讀“書”仍然以其獨有價值應在我們生活中占據不可或缺的地位。
當然,讀電子書還是讀紙質書,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對立關系。人類的文明進步之光可以閃耀在刻滿楔形文字的泥板上、韋編三絕的簡牘里、便宜可靠的印刷紙張中,也將在突破物理邊界的電子屏幕上得到延續。無論方式與載體如何變遷,堅持和熱愛閱讀都是人類個體成長、文明延續的不變途徑。
“讀城·書香常德”系列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中,一起來讀本好書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