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實施全面節約戰略,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運用數字技術,賦能“中國制造”“中國建造”,是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國之重器”。
隨著人工智能、機器人、5G、新材料等技術與建筑業的融合,智能建造時代已經來臨。發展智能建造,是推動建筑行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是推動綠色低碳“雙碳目標”實現的必由之路,是推動現代建筑智能建造與現代工業智能制造“雙輪驅動”協同發展的必由之路,長沙勢在必行。
11月9日,住建部公布智能建造試點城市的名單,長沙成功入選。這意味著長沙緊跟國家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步伐,吹響了“智能建造·筑夢星城”沖鋒號。長沙將通過組建一批具有智能建造系統解決方案能力的“長沙艦隊”,形成在國內、國際有影響力的智能建造產業集群;到2025年長沙智能建造產業將實現產值突破2000億元,到2030年突破3000億元,到2035年成為國家智能建造和新型建筑工業化中心城市、典范城市。
謀劃布局
智能建造產業被納入“強省會”戰略
當前,發展智能建造已上升為搶占建筑業未來科技發展高地的戰略選擇。長沙已將智能建造作為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奮力實施“強省會”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致力于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智能建造產業高地。為加快推動智能建造,長沙做到了“重視程度高,謀劃部署早,執行能力強”。
今年初,長沙出臺《大力實施“強省會”戰略推進產業發展“千百十”工程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在建筑業領域,要將智能建造產業作為千億級產業培育,培育4個百億級企業,實施10個十億級項目,推動建筑工業化智慧化,把長沙建設成為新型建筑工業化“設備、人才、產能、技術、標準”國內國際輸出高地。
3月,長沙市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產業座談會召開,市委副書記、市長鄭建新強調,全市各級各部門要搶抓產業發展機遇,強化政策支持,加快構建“五鏈融合”的產業生態,致廣大而盡精微,全力推動智能建造產業更好更快發展;要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智能建造產業高地,以智能建造產業“千百十”工程為目標,加快建筑建造工業化升級,強化技術攻關,加大新技術集成與創新應用。
副市長周志凱先后多次組織調研或召開會議,研究全市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工作,要求通過政企聯動,強力協作,乘勢而上將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產業打造為長沙的重要支柱產業,推動長沙建筑業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高質量發展。
“智能建造是一個基礎堅實、大有可為的優勢產業,也是一個綠色環保、潛力巨大的朝陽產業,更是一個產業關聯度大、帶動能力強的新興產業。”在日前舉行的2022世界城市日·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論壇上,市政府副秘書長張躍先說,推動智能建造,實現建筑工業化、智能化,是長沙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引擎,是長沙爭創國家中心城市的一張新名片、一條新賽道。
實力雄厚
長沙裝配式建筑產業全國領先
建筑工業化,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把房屋的樓板、隔墻、陽臺等構件先在工廠預制好,再運到施工現場進行組裝,現場沒有攪拌機和切割機轟隆刺耳的噪聲,沒有散落四處的建筑材料和漫天飛舞的塵土,取而代之的是干凈和快捷,這在長沙已很常見。
目前,長沙已躋身“先進制造業百強市”,入選國家“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智能建造試點城市”,連續多年舉辦國際性裝配式建筑與工程技術博覽會。依托這些品牌優勢和自身產業基礎,2021年,長沙智能建造產業產值已突破1300億元,實現了產值過千億、面積超千萬“雙過千”目標。
作為長沙重點推進的22條產業鏈之一,長沙已形成完整的建筑工業化產業鏈條,裝配式建筑產業實力雄厚、全國領先。長沙市住建局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長沙裝配式建筑全產業鏈規模以上生產制造企業超400家,其中PC生產基地企業18家,鋼結構生產基地企業14家,裝配式建筑省級以上產業基地30個。
智能建造激活了長沙技術創新效能,形成了一大批“弄潮”強企,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山河智能等智能建造工程機械龍頭企業,中機國際、華陽國際、湖南省建筑設計院等BIM技術領頭企業來勢強勁;三一筑工的SPCS疊合結構技術、遠大住工的新硅基集成模塊建筑及螺栓連接全裝配技術、金海鋼構的“鋼網格盒式結構”技術等全國領先。長沙正以智能建造技術和新材料為引領,推動設計、生產、施工等企業強強聯合,推動形成智能建造產業集群。
“智能建造=傳統建筑施工+智能制造,只有智能建造才能讓裝配式建筑更高質量地發展。”三一集團總裁唐修國說,三一智能建造解決方案已進入推廣階段,并在北京、上海、廣東等10多個省份數百萬平方米的項目中示范應用。
基礎優勢
長沙發展智能建造得天獨厚
“智能建造+綠色建造”“智能建造+智能制造”“智能建造+新城建”……長沙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有著得天獨厚的基礎和優勢。
湖南是全國唯一的綠色建造試點省份,長沙作為全省綠色建造試點城市,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湖南東方紅建設集團科技創新中心、小天城二期等全省第一批綠色建造試點項目的推進,讓長沙在綠色建造策劃、智能建造和智慧運維等方面積累了試點經驗,形成了示范效益,為下一步打造以“綠色化”為底色、以“智能化”為建造方式的新產業模式提供了基礎,有利于推動智能建造向綠色低碳融合發展。
長沙建筑設計信息化技術先進,BIM審查全國領先。長沙在全國率先開展裝配式全產業鏈智造平臺試點、施工圖BIM審查試點、工程項目線上動態監管試點等工作,具備豐富的建筑數字化管理經驗,初步形成了建筑信息化技術應用規模。全市針對國產自研的數字化設計軟件研究投入大,形成了以PC-Maker等為代表的數字化設計軟件成果,為實現智能建造全過程一體化數據集成提供基礎技術支撐。
在智能制造產業方面,長沙擁有市級智能制造試點企業1041家,獲批國家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及項目27個;擁有三一重工、山河智能、中聯重科等具備國際影響力的工程機械龍頭企業,研制了各類工程建設領域的智能自動化設備,搭建了與智能設備貫通的信息化管理控制平臺,整體數字化運營能力強勁,多項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同時,長沙還是全國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試點城市,正全面推進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建設。基于CIM技術發展,協同推進數字化設計與城市信息緊密銜接,通過新型城市基礎設施、技術研發等資源共享,同步實施智能建造在建筑數字化技術上的綜合發展。
重點任務
構建起多方共同推進的協同工作機制
住建部要求,此次智能建造試點的主攻方向是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促進建筑業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培育智能建造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著力解決工程建設存在的生產方式粗放、勞動力緊缺、資源能源消耗大等突出問題,更好發揮建筑業對穩增長擴內需的重要支點作用,旨在加快推進科技創新,提升建筑業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打造智能建造產業集群,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培育具有關鍵核心技術和系統解決方案能力的骨干建筑企業,增強建筑企業國際競爭力。
為了完成試點任務,形成長沙經驗,長沙構建了多方共同推進的協同工作機制。通過26次專題研究,52次修改,市政府印發了《落實強省會戰略、推動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1+11)工作任務清單》,通過13個文件的出臺及一個平臺的建立,確保試點方案全面實施。
在完善政策體系方面,長沙將制定推動長沙市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低碳綠色發展行動實施方案,將該方案作為推動長沙市智能建造發展的總綱,圍繞總綱逐步探索建立智能建造在招投標、工程計價、科技創新、技術評價、人才培育、產業培育等領域的配套政策體系,在土地、規劃、財政、金融、科技等方面制定具體支持政策和措施。
在培養智能建造產業方面,打造智能建造產業“千百十工程”(千億產業、百億企業、十億項目)。推動智能建造全產業鏈融合一體化發展,在“數字化設計”“自動化生產”“智能化施工”等領域重點扶持打造一批頭部企業。逐步形成以工程總承包企業為“1個核心”,設計、生產企業為“2個重點”,多元數字化領域企業深度參與的“1+2+N”開放型發展模式。組建一批具有智能建造系統解決方案能力的長沙艦隊,形成在國內、國際有影響力的智能建造產業集群。
在建設試點示范工程方面,重點支持具有工程總承包管理能力和實施經驗的建設單位以及具有EMPC全產業鏈大型綜合類企業參與智能建造項目建設,在全過程BIM正向設計、自動化生產、智能化施工、智能建造一體化創新管理四個方面打造一批有示范效應的工程項目,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長沙經驗。
在創新管理機制方面,搭建建筑業數字化監管平臺,并支持對接CIM基礎平臺,探索大數據輔助決策和監管機制,建立健全與智能建造相適應的建筑市場和工程質量安全監管模式。創新EMPC總承包建設管理模式,將建筑工程主要部品部件生產企業或基地作為平等的市場主體納入EPC項目投標聯合體,并探索出臺適應新型建筑工業化總承包(EMPC)項目工程造價計價體系的相關政策文件。
在打造部品部件智能工廠方面,以數智融合建筑工業技術、集成改造部品部件生產、智能升級生產管理系統為重點,推動部品部件智能工廠在自動化生產、數字化管理、智慧化運營等方面改造升級,打造一批全國領先的智能制造數字化工廠。
在推動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方面,打造長沙市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平臺,出臺支持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專精特新”企業在融資、財政補貼、EMPC聯合體、市場拓展、技術創新、品牌宣傳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強化基礎共性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出臺《長沙市推動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核心技術創新攻關實施辦法》。
在完善標準體系方面,研究制定智能建造標準體系、發布智能建造技術和產品目錄、完善智能數字化集成標準、出臺智能建造計價體系等,發揮標準在推進智能建造發展中的基礎性和引導性作用,逐步形成智能建造強有力的標準體系支撐。
在培育專業人才方面,探索智能建造人才培養模式和評價模式改革,推動建設智能建造實訓基地。建立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完善智能建造人才培育的相關政策措施。
在國家八項試點任務基礎上,長沙創新性地提出了“推動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營造智能建造健康發展環境”兩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