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德日報記者 羅希 通訊員 程蓉 文/圖
每年櫻花季,各族居民一起賞花、打卡,體驗非遺活動,歡聲笑語隨著花瓣飄散。這是高山街社區“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的溫馨一幕,也是社區黨總支書記董亞慶用心用情守護民族團結大家庭的生動寫照。
自擔任武陵區府坪街道高山街社區黨總支書記以來,她始終把各族群眾的冷暖放在心坎上,以創新實踐和真情服務,讓社區成為各民族守望相助的“石榴籽家園”。


精準服務,做各族群眾的貼心人
高山街社區居住著漢族、回族、維吾爾族、土家族等多個民族群眾。面對多元訴求,董亞慶秉持“民族工作無小事”的原則,推動社區設立民族工作服務窗口和熱線,為各族同胞提供經商、務工、婚育、社保等方面的政策咨詢與急難救助。

去年9月,連續暴雨導致沿街商鋪下水道堵塞,回族居民吳女士的服裝店貨物被淹。董亞慶第一時間協調疏通管道,并聯合周邊商戶制定長效解決方案。“董書記不僅解決了眼前的問題,還幫我們免除了后顧之憂。”吳女士感激地說。

65歲的獨居回族老人廖阿姨腿腳不便,董亞慶組織志愿者定期上門送菜、打掃衛生。每逢傳統佳節,她都會帶著慰問品上門,與廖阿姨嘮家常。“這閨女像親生的一樣。”廖阿姨動情地說。
文化搭橋,促各民族心靈相通
“文化是凝聚各民族的精神紐帶。”董亞慶深諳此理,牽頭組建社區老年大學,開設歌舞、戲曲等課程,吸引各族居民共學共樂。她精心策劃的“中華民族一家親”系列主題活動,從春節寫對聯、端午包粽子到中秋賞月茶話會,讓各族群眾在文化交融中增進感情。
今年3月,社區組織各族居民前往常德河街交流學習,邀請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李健鷹教授制作麻質畫。大家紛紛表示:“這樣的活動不僅讓我們學到了新技能,更感受到不同民族文化交融的美妙。”
陣地建設,筑民族團結根基
為夯實民族團結根基,董亞慶積極爭取資源,將經澤新街坊小區打造成民族團結陣地。她精心設計的“民族團結一家親”文化展示墻,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宣傳民族政策、展示各民族風情;社區圖書室增設民族文化書籍專架;矛盾排查機制確保“小事不出樓棟”。

這些持續不斷的努力,讓社區成為多元文化共生共榮的溫馨舞臺。近年來,該社區開展民族團結進步主題活動超百場,覆蓋居民數千人次。
“民族團結就像陽光和空氣,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董亞慶說,“我們要讓各族居民手足相親、守望相助,讓‘石榴籽’抱得更緊,讓‘幸福花’開得更艷。”在她的帶領下,高山街社區正成為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幸福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