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德日報記者 曾幀
202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常德時指出,常德是有文化傳承的地方。“十四五”以來,常德市錨定文化傳承發展目標,在文物保護、非遺活態傳承領域多點發力、縱深推進,既守住了歷史根脈,更讓文化遺產“活”在當下,成為彰顯城市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
文物保護筑牢根基,重大遺址擦亮文化名片。常德市以規劃為引領、以資金為保障、以安全為底線,構建文物保護閉環體系。其間,編制《常德市文物保護國土空間專項規劃》,落實文物安全四級巡查機制,累計爭取國家文物專項資金1.15億元,為文物保護提供堅實支撐。保護成果亮點紛呈:全市新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澧縣城頭山遺址成功入選國家首批重大遺址,雞叫城遺址憑借重大考古發現獲評“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兩處遺址共同勾勒出常德遠古文明的清晰脈絡,成為展示湖南史前文化的重要窗口。
非遺傳承體系完善,品牌活動點燃文化熱度。圍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發展”核心任務,常德市構建起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保護體系。截至目前,全市擁有國家級非遺項目7個、省級41個,國家級傳承人10名,非遺資源庫持續擴容。在此基礎上,創新推出“百非新呈耀沅澧”特色品牌,累計舉辦鼓書擂臺賽、長江號子展演等大型非遺展演活動300余場,讓傳統技藝與民俗文化走進大眾視野。同時,打造實體傳承載體:常德河街獲評省級非遺街區示范點,桃源刺繡、石門油榨坊躋身省級非遺工坊;通過校企合作定向培養,40名漢劇“苗子”成為非遺傳承新生力量,為傳統藝術延續注入青春活力。
下一步,常德市將致力于推動非遺與現代生活、旅游發展、科技創新深度融合。拓展非遺體驗空間,建設更多非遺街區、工坊和展示館,推動非遺進景區、進社區、進校園。擁抱數字技術,開展非遺數字化記錄與傳播,打造“云上非遺”平臺,創新沉浸式體驗。加強人才梯隊建設,持續推進戲曲、絲弦等定向委培項目,支持傳承人開展創作與傳播,讓常德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真正“活”在當下、“火”在民間,成為文旅深度融合的重要支撐與文化自信的生動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