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楊榮國 通訊員 彭雅婷 文/圖
近日,西洞庭管理區龍泉街道果園社區的千畝橘林迎來豐收季,紅艷艷的橘子掛滿枝頭。更令人驚喜的是,林下成群土雞穿梭覓食,南瓜、大豆等作物長勢喜人,呈現出一派“一地兩收”的興旺景象。
果園社區黨總支書記周翔宇介紹,社區共有耕地2600畝,其中1400畝流轉給常德市家家紅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種植柑橘。由于橘樹尚未進入盛果期,林間空地以往雖種植油菜、芝麻等作物,但存在人工成本高、畝產效益低的問題。

今年4月,經過集體商議,果園社區決定充分挖掘1400畝橘林的林下潛力,發展特色種養業。社區依托垚鑫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企業、種植大戶和養殖能手,在1100畝林下空地套種南瓜、大豆,并在300畝林間試點養殖生態土雞。4月底,合作社購入2500只雞苗,并聘請老黨員曾志倫負責管理。
當記者走進橘林生態養殖基地時,雞鳴聲不絕于耳。曾志倫自豪地展示了他們的養殖“秘訣”——一間封閉車間里,白花花的黑水虻幼蟲正忙碌地分解著餐廚垃圾。“用這些高蛋白蟲子喂雞,能減少三到五成的飼料成本。”他解釋道,黑水虻幼蟲富含蛋白質和抗菌肽,不僅降低了養殖成本,更顯著提升了雞肉和雞蛋品質。
養殖基地的成功帶動了周邊村民增收。村民王秀華在基地負責撿蛋,同時也在自家橘林養了百余只生態土雞。“用黑水虻拌稻谷喂養,我的土雞都在下蛋,根本不愁賣!”她笑著說。

周翔宇介紹,今年社區集體經濟預計可增收超過16萬元,并帶動20多戶村民養殖家禽近2000只。未來,在農業農村部門支持下,養殖基地計劃擴建黑水虻養殖車間,力爭兩年內將養殖規模擴大至萬只以上,讓這條生態致富路越走越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