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姜美蓉
當“租著生活”成為年輕人的日常,新租賃行業也從“小眾消費”逐步邁向“主流商業賽道”。
回溯新租賃市場的興起,始于2016年前后,當時行業投融資頻繁,2022年,行業進入加速啟動階段,政府、企業都開始發力信用經濟,預計到2026年,行業將迎來高速發展期,市場潛力進一步釋放。
相關報告顯示,新租賃呈現“四新”特征,分別是新抵押、新客群、新商品和新場景。盡管新租賃服務的當前滲透率僅為8%,但潛在使用意愿的占比高達51%。
在這個市場上,玩家主要分為兩大陣營,有超3萬的商家。一類是以人人租、優品租為代表的綜合性平臺,占比超90%。主打3C數碼產品租賃,同時覆蓋家電、母嬰用品、奢侈品等品類,走“全品類一站式租賃”路線。另一類是聚焦單一品類深耕的垂類平臺,占比約10%。如專門租賃相機、樂器、奢侈品的平臺,憑借“專業度”與“細致服務”,精準吸引特定用戶群體,能把同一圈層的人聚集起來形成社交生態。
除了常見的租賃模式外,一些商家還探索出創新玩法。比如品牌商直租模式——有些手機品牌直接與租賃平臺合作,開放新款高端手機的租賃;閑置租賃模式,以蘭拓為例,其92%的商品來自個人閑置托管。它不僅提供設備租賃,還配套保險、保養、清潔、技術支持等增值服務,甚至構建了攝影師社區,提供教程分享、拍攝機會等衍生價值。另一個趨勢是“訂閱制租賃”的興起。在服飾、母嬰、數碼等領域,按月付費、定期換新的訂閱模式備受青睞。還有不少平臺推出“租賃+配送”“租賃+保險”等服務,都是為了讓用戶租賃更安心。
由易觀分析發布的《中國新租賃行業洞察2025》報告指出,在國家信用體系日益完善、數智技術快速滲透、Z世代消費觀念迭代的合力推動下,租賃經濟正成為繼網絡零售、即時零售之后,刺激消費爆發的“第三極動能”。面對越來越火爆的租賃市場,當下租賃消費也存在一些隱患,如信任缺失、體驗斷層、品質難保、心理依賴等。因此,年輕人在租賃消費時,應選擇講信譽、有實力、重品質的專業平臺合作,理性消費、量力而行。
從租設備旅行到租用品生活,年輕人的選擇不僅僅是一種消費方式的改變,更是一種生活哲學的迭代演進,從商業的角度來說大有可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