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徐珊珊 通訊員 屠雅君 近日,記者從常德市第四人民醫院了解到,隨著幾場秋雨降臨,本地氣溫明顯走低,因感冒、咳嗽、腹瀉等癥狀前來就診的患者數量顯著增多。對此,該院特別發布秋季健康提醒,從呼吸系統、腸胃調養及皮膚情緒管理三方面,為市民秋季養生支招。
“一場秋雨一場寒”,季節轉換對人體適應能力構成考驗。醫院專家指出,秋季早晚溫差大、空氣干燥,是呼吸道疾病的易發時期,感冒、咽炎、哮喘等舊疾極易復發。為把好呼吸系統健康“第一關”,專家建議公眾應“適時添衣,莫貪涼”,遵循“春捂秋凍”但避免受寒,早晚出門備薄外套,重點護好頸背;同時需“保持濕潤,多喝水”,每日飲用足量溫開水,在空調房內可使用加濕器維持空氣濕度;此外,應堅持每日定時開窗通風,并養成勤洗手、用流動水和肥皂洗手不少于20秒的良好習慣。
在腸胃養護方面,傳統“貼秋膘”習俗需講求科學。院方提醒,現代人普遍營養充足,盲目進補大魚大肉反而會增加腸胃負擔,甚至誘發胰腺炎、痛風。秋季腸胃功能較弱,飲食應以“清淡溫軟,忌生冷”為原則,多選擇粥、湯等易消化食物。相比“貼膘”,秋季養生的核心更在于“潤燥”,可多食用梨、銀耳、百合、山藥、蜂蜜等滋陰潤肺食材。同時,務必注意食品衛生,食物應煮熟煮透,隔夜菜充分加熱,嚴防病從口入。
秋風蕭瑟不僅影響生理健康,亦易引發皮膚干燥與情緒波動。針對“秋乏”與“悲秋”現象,專家建議,皮膚保養關鍵在于保濕,洗澡水溫不宜過高,洗后及時涂抹身體乳;生活作息應順應自然,早睡早起以緩解秋乏;天氣晴好時,鼓勵市民多進行戶外運動,如散步、慢跑等,日照有助于改善情緒;同時,可通過培養興趣愛好、加強與親友溝通等方式,主動調整心態,保持積極樂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