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鄧淇月 通訊員 余文潔
案情回顧:
10月8日,國慶中秋假期在家的小宇同學使用奶奶的手機刷“快手”短視頻時,看到一則名為“蛋仔派對”的游戲賬號發布的“免費領取游戲皮膚”廣告。小宇心動后掃描視頻中的二維碼,添加了一位“客服”為好友,并按其指導操作領取皮膚。
隨后,該“客服”突然聲稱系統檢測到小宇為未成年人領取皮膚,導致公司賬戶6萬元被凍結,并強調“唯一的解凍方式”是使用家長手機配合操作,否則其父母需全額賠款并“承擔法律責任坐牢”。小宇因擔心父母受牽連,在威脅下按對方要求下載了指定APP、開啟屏幕共享功能,并多次向對方提供短信驗證碼。“客服”通過屏幕共享獲取驗證碼后,通過POS機刷卡、跨行消費及數字貨幣兌換等方式進行資金轉移。當晚,家屬發現微信支付異常,經追問小宇才說出實情。家屬隨即報警。經核實,此次詐騙共造成3萬余元經濟損失。
詐騙套路揭秘:
1、利用未成年人心理弱點實施精準誘導:以“免費游戲皮膚”為誘餌,精準針對未成年人好奇心強、防范意識弱的特點。虛構“導致公司賬戶凍結”等嚴重后果,利用未成年人害怕連累家人的心理。
2、技術手段與傳統詐騙相結合:通過指定APP遠程監控操作過程,實時獲取短信驗證碼等敏感信息;再采用POS機刷卡、跨行消費、數字貨幣兌換等多種方式快速洗錢。
3、精心設計的詐騙流程:通過短視頻平臺發布虛假廣告,降低受害者警惕性。突然告知“賬戶凍結”,制造恐慌氛圍,以“父母坐牢”等法律后果進一步施壓,通過屏幕共享實現遠程資金盜取。
警方提醒:
廣大家長要告知孩子不要輕信網絡上的“免費福利”,不掃描來歷不明的二維碼,更不要將支付密碼告知孩子,同時關閉小額免密支付功能。發現異常及時溝通,避免更大損失。
未成年人也要牢記,所有“免費福利”都是陷阱,真正的游戲福利只會通過官方渠道發放。不輕信網絡陌生人,不添加陌生客服,不開啟屏幕共享功能,遇到威脅恐嚇要第一時間告訴父母或老師。一旦發現被騙,立即保存證據并撥打110報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