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蔡文龍 通訊員 姚茜群 文/圖“當地震突然來臨,我們應該先躲還是先跑?”“不同場所應當怎樣避震呢?”……10月13日,在桃源縣實驗學校的禮堂里,一場別開生面的地震科普課正在進行。面對市地震局科普傳播師的提問,臺下的學生們踴躍舉手、爭相回答,清脆的童聲里滿是對知識的渴望與對安全的重視。

當日是第36個國際減災日,主題為“投資韌性建設,提升防災減災能力”。常德市地震局的科普傳播師走進校園,從國際減災日的由來講起,借助生動的圖片和直觀的動畫視頻,不僅為學生們解析地震成因、分析地震形勢,更通過輕松有趣的互動問答,將防災知識的種子播撒進他們的心田。

此次活動采取“現場講座+線上直播”的方式同步開展,為該校3200余名師生及線上收看人員帶來一堂既嚴謹又活潑的科普“大餐”。市地震局共發放地震科普宣傳冊3000余份,捐贈地震科普圖書60余冊,為學生們送去了寶貴的精神食糧與安全指南。講座結束后,市地震局工作人員還走進教學樓,對校舍的抗震設防情況進行了細致的行政檢查與專業指導。

今年以來,常德市地震局緊抓全國防災減災日、全國科普月、國際減災日等重要節日,持續發揮科普傳播師的專業力量,深入推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工作;通過普及全民防災減災知識和避災自救技能,不斷提升各級綜合減災能力,努力筑牢生命安全防線,為最大限度減輕自然災害損失貢獻應有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