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朱璐露 通訊員 尹津輝 顏宇航
當下,電信網絡詐騙已成為社會公害,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建行常德市分行(以下簡稱“常德建行”)將守護客戶“錢袋子”作為重要使命,持續統籌好發展與安全,構建起一套“科技預警+人工干預+警銀協作”的全方位防詐體系。2025年以來,該行已成功攔截50多起重大詐騙案件,為客戶避免資金損失超過數百萬元,用實際行動踐行了金融為民的責任與擔當。
近日,常德建行漢壽支行營業廳內,柜員劉震注意到“老熟人”毛伯伯神色焦慮,不停查看手機,堅持要向陌生賬戶轉賬3萬元。
“這是我自己的事情,你們不要多問,不要耽誤我賺錢了!”對于劉震的詢問,原本好脾氣的毛伯伯格外反常,整個人顯得非常煩躁。劉震察覺到異常。通過耐心溝通、果斷報警后,一場可能發生的詐騙事件被成功攔截。
第二天,猛然醒悟過來的毛伯伯急匆匆跑進網點,沖上前去緊緊握住劉震的手:“這真是個騙局,多虧了你呀!不然我這靠賣小百貨辛苦攢下的‘血汗錢’,可就沒了!想起昨天,我還對你惡語相對,真是不該呀!”
這樣的場景,在常德建行各個網點不時上演。
金融衛士,守護百姓錢袋子
“我們多問一句,客戶就少一分風險。”這是常德建行員工常說的話。在反詐工作中,他們既是金融服務者,更是金融安全的守護者。
平時,分行各網點在早訓晚練的過程中及日常學習中,組織員工加大對防范金融詐騙知識的學習,了解騙子常見的詐騙手段,并對新的詐騙方式進行詳細講解。對可能出現的被誤解、被詆毀的情形進行反復演練,確保出現險情臨危不亂。
今年8月,常德建行三閭橋支行業務主管廖勁翮發現客戶董阿姨要境外轉賬38萬港幣,這與她以往交易習慣明顯不同。盡管電話那頭的董阿姨極不耐煩,甚至抱怨“銀行管得太寬”,但廖勁翮仍然耐心細致地提醒風險。3天后的一個清晨,董阿姨特地來到網點,對廖勁翮連連道謝:“多虧你那天的‘多管閑事’!我差點把所有養老錢都搭進去了!”
原來,董阿姨遭遇了一起精心設計的冒充公檢法詐騙,騙子偽造了警官證、通緝令來編造故事。逼真的證件、嚴絲合縫的話術、凄慘的故事逐步擊潰了董阿姨的心理,她對此深信不疑。在騙子的遠程操控下,董阿姨8月14日提前支取了未到期的18萬元定期存款、并將其他銀行的40萬元存款一并轉至建行賬戶。8月17日,騙子通過手機遠程指導她購買了38萬元港幣,并通過手機銀行匯款至境外賬戶。董阿姨匯款后心情煩躁,對建行工作人員出言不遜,但建行工作人員依舊提示她資金有風險,終于讓她對騙子的真實身份產生了懷疑。第二天,她直接去了派出所報警,避免了騙子讓她第二天匯出賬戶剩余22萬元資金的悲劇發生。
科技賦能,構建智能風控天網
面對不斷翻新的詐騙手法,常德建行依托金融科技手段,在反詐工作中探索出多項創新做法,構建起“智能預警+人工干預+警銀協作”的三重防護體系。分行建立了交易監測系統,對“分散轉入、集中轉出”“高頻小額試探”等異常行為進行實時監測。一旦發現可疑交易,系統將自動啟動預警機制。
今年8月,常德建行龍港路支行的工作人員在日常排查中,發現客戶小李賬戶異常:短時間內兩次向美國賬戶匯出美元,且資金均為多筆貸款匯集后的線上境外匯款。這種非常規操作模式立即引起工作人員的警覺,初步判斷客戶可能遭遇詐騙。“我們立即聯系客戶,但其堅稱收款人是‘朋友’,卻連對方姓名都說不清楚。還表示即將前往印尼與對方碰面、接受工作安排。”支行負責人回憶道,“我們以賬戶解控需公安出具證明為由,引導客戶前往派出所。”在民警的專業勸導下,當日16時30分,小李在做筆錄時終于意識到自己遭遇詐騙。支行迅速通過系統向后臺發送止付查詢單,有效避免了資金進一步損失;更重要的是,阻止了李某前往印尼陷入未知危險,切實守護了其人身安全。
警銀協作,筑牢反詐防火墻
近年來,常德建行與公安機關建立緊密的協作機制,實現了從預警到處置的全鏈條反詐閉環。
這種警銀協作機制在實踐中效果顯著。在各支行的案例中,銀行工作人員都第一時間與警方聯動,合力勸阻受騙客戶。常德建行澧縣支行在今年1月接到當地反詐中心提示后,成功攔截45萬元涉詐資金轉移,收到了當地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協調小組辦公室的表揚信。
分行還積極開展“反詐進社區”專項行動,針對老年群體、個體工商戶等易受騙對象進行精準宣傳。在湖南應用技術學院,建行工作人員為師生帶去反電詐專題宣講;在鄉村沃土,他們向村民們普及金融安全知識。
“我們不僅要守住柜面,更要主動出擊,提升全民防詐免疫力。”分行個人金融部總經理李靜表示。
黃昏時分,常德建行三閭橋支行的燈光漸漸亮起。業務主管廖勁翮整理完最后一份憑證,目光落在客戶董阿姨送來的感謝信上:“內心的感激不能用言語表達,你們建行工作人員的服務是真的貼心,還讓人放心。”
這些質樸的話語,成為建行人繼續堅守的最大動力。在金融反詐的戰場上,他們用專業與責任,守護著千家萬戶的財產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