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曾玉英 通訊員 龍輝 文/圖
9月的范銀灣村,涼意漸濃,秋風秋雨吹灑在成片的藤椒樹上。
9月24日,記者跟隨市派駐幫扶工作隊來到范銀灣村,放眼望去是一幅山清水秀的美麗鄉村畫卷,漫山遍野的藤椒樹隨風搖曳,好似歡迎著人們的到來。
范銀灣村位于石門縣維新鎮,總面積15.3平方公里,共366戶、1010人。該村是典型的丘陵山區,殘次林地和撂荒地多。自2021年起,該村引進藤椒樹苗,大力發展藤椒產業,目前已建成120畝藤椒種植試驗示范基地。
藤椒形狀與花椒相似,但結果更密,香味更濃,出油率更高,是近年來流行的高品位麻香調料。引進藤椒產業后,村里采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合作模式,讓農戶直接參與村里產業發展,不僅將村里的撂荒地利用起來,還解決了群眾的就業問題。

“今年收成好,價格也不錯。”市派駐范銀灣村幫扶工作隊隊長、范銀灣村第一書記李恒星介紹。去年,村里的120畝藤椒試掛果,預計今年可產近萬斤藤椒,按照市場價格120元/公斤計算,銷售收入將達到近60萬元。

“平時在藤椒園務工,每天可以掙150元工資。只要人勤快,一年掙個萬把塊錢還是很輕松的。”藤椒產業的壯大發展,給當地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村民楊春約便是受益者之一,他在藤椒園長期務工,掌握了藤椒的管護技術,今年他家也種了幾株藤椒樹。據了解,在藤椒園區長期務工的農戶達20余人,年發放工資12萬元,促進了當地群眾增收。藤椒園每年還能為村集體帶來10余萬元的收益,后續進入豐產期后年總產值有望達到75萬元。

今年6月,工作隊到來后,幫助藤椒園清理山上道路,工作隊員開通了直播,幫助線上銷售藤椒,忙得不亦樂乎。目前,村里還配套建設了烘干房、冷庫,形成了種植、管理、銷售一條龍產業鏈,初步走出了一條“小藤椒、大產業、助發展”的產業振興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