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蔡文龍 通訊員 胡夢婷 田穩瑕 文/圖“起火的那戶住著一位86歲的老人,5樓還有一位90多歲的老人。我們組織疏散時,有居民不愿離開,還說‘火不大,不礙事’。我只能下‘死命令’:必須撤!有人還想回屋拿手機、關門,我們只能強行將他們帶離……”回想起前不久那場民房起火中與同事協力疏散居民的場景,津市市汪家橋街道油榨坊社區安監專干丁琴仍感到一絲慶幸,更有些后怕。
9月18日9時36分,丁琴接到居民電話,反映小區一民房發生火情。聞訊后,丁琴與3名同事立即攜帶滅火器,趕往約500米外的起火點,一路疾行抵達現場。來到4樓時,戶主張某已在門口焦急等候。丁琴回憶,看到起火點位于臥室內床頭附近,大量的可燃物被點燃,此時過火面積僅約2至3平方米。
沒有多余交流,四人迅速反應:一人撥打119報警,并趕往5樓疏散居民;兩人負責1至4樓的疏散工作,同時向值班領導匯報現場情況;丁琴則拎起兩個滅火器,毫不猶豫沖入火場展開撲救。
然而,火勢蔓延之快超出預期,過火面積達六至七平方米。濃煙越來越嗆,火焰也越來越大,丁琴等人被迫撤出火場,并迅速跑至二樓關閉電閘,徹底切斷安全隱患。津市市三洲消防救援站接警后迅速出動,初步勘察確認屋內無人員被困或傷亡,也無煤氣罐等易燃易爆物品,隨即出兩支水槍壓制火勢,最終將明火徹底撲滅。
被問及為何能在緊急關頭如此分工明確、應對有序,丁琴坦言,這得益于街道辦事處每年兩次的消防安全培訓演練。“正是這些實戰演練,讓我和同事之間配合默契,遇到火情也能熟練應對。”她補充說,平時津市市消防救援大隊也經常為他們提供參與演練和培訓的機會,持續提升基層應急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