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李白 通訊員 黃立雪 文/圖



近日,澧縣中醫醫院肝膽外科迎來一位極其特殊的患者——77歲的羅嗲嗲,他多年聾啞、雙目失明,日常生活完全依賴他人照料。就是在這種幾乎與外界隔絕的情況下,老人還長期遭受膽囊結石引起的反復腹痛,因手術風險極高,始終未得到有效治療。
直到今年8月19日,在再次劇烈疼痛發作后,他被家人送至澧縣中醫醫院求助。
由于老人無法言語、沒有視力和聽力,所有的身體不適都無法正常表達,這為診斷、手術及術后護理帶來了極大挑戰。面對如此復雜的病情,肝膽外科主任高陽迅速組織科室進行會診,認定手術是唯一能根本解除痛苦的方式,并立即聯合麻醉科共同制定周密的手術麻醉方案。
最大的難點在于麻醉與術后復蘇:患者無法溝通,不能表達疼痛,也聽不見指令,全麻后復蘇階段的風險極高。經過麻醉團隊的精細評估,最終確定了嚴格控制時間的麻醉策略,力爭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手術并保障老人安全返回病房。
8月19日當天,在精密準備的條件下,手術迅速開展。從老人進入手術室至安全返回病房,整個過程不到一小時,第一關順利通過。
然而術后的康復同樣困難重重。護理團隊在護士長丁淑珍的帶領下,為羅嗲嗲量身定制了加速康復外科(ERAS)計劃。針對視力和聽力障礙,護理人員對老人及其家屬進行手把手地指導,不厭其煩的叮嚀和細致暖心的關懷,讓老人先后實現了術后2小時排尿、6小時進飲、術后6小時排氣、術后6小時下床活動、術后8小時排便、術后12小時進食快速康復效果。
其間,團隊還破解多個護理難題:老年人因前列腺炎排尿困難,置尿管又會增加老人痛苦,遵醫囑使用中藥熱奄包外敷刺激膀胱功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尿液排出,術后2小時排便;患者術后傷口疼痛說不出,護士利用臉譜評分法進行評估,并遵醫囑早期進行預防性止痛,利用藥物聯合耳穴壓豆療法,減輕老人疼痛不適;患者肺部有炎癥,需要進行肺功能鍛煉;視力障礙無法接受深呼吸和吹氣球的指導,但是患者怎樣才能配合鍛煉呢?責任護士指導用手觸摸,教會用吸管吹水泡進行肺功能鍛煉,促進肺康復。
在多學科協作與個體化康復方案的支持下,羅嗲嗲恢復迅速,于術后第4天康復出院。這場高難度手術的成功,不僅解除困擾他多年的病痛,更仿佛為他“漆黑無聲”的世界點亮了一束溫暖的光。
澧縣中醫醫院憑借精湛的微創技術、成熟的麻醉支持和人性化護理服務,再一次彰顯了在處理復雜特殊病例方面的醫療實力與人文關懷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