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陳子堯 姚瑤 通訊員 楊程宇 9月5日,漢壽縣辰陽街道紐口河社區村民李敏杰在自家蔬菜基地里忙碌著。“這18畝地以前是林地,現在變成了耕地,種植蔬菜每年能讓我多收入三四萬元。”李敏杰說起土地置換帶來的變化,喜悅之情溢于言表。這一變化得益于漢壽縣正在實施的全省首個跨鄉鎮林耕置換方案。
今年2月,湖南省將常德市列為首批汛旱并防與耕地置換試點地區。常德市迅速行動,將漢壽、澧縣作為改革試驗田,探索構建汛旱并防與耕地置換協同推進機制。《漢壽縣林耕置換工作方案》于8月29日正式發布,標志著全省首個跨鄉鎮林地耕地置換實施方案落地。
漢壽縣選擇崔家橋鎮和辰陽街道作為試點區域,創新實施“林地上山、耕地下山”的置換模式。崔家橋鎮將109畝坡度大、地勢高的耕地改為林地,種植樹木和中藥材;辰陽街道則將山下經濟林置換為連片耕地,發展規模農業。通過這一舉措,不僅優化了土地資源配置,還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漢壽縣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置換過程中,政府與村民簽訂林耕置換協議書,建立利益補償等五項機制,同時保持土地承包經營權利人不變,由不動產登記部門重新辦理確權登記,切實保障農民權益。
據悉,漢壽縣計劃到2026年完成耕地置換1000畝,2029年建立常態化置換機制。這項改革不僅促進了耕地提質增量和林地增效擴綠,還為全省推進國土空間治理現代化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