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羅希 通訊員 藍思陳 文/圖
紅色幕布徐徐開啟,兩個官人皮影踏著鼓點邁步而出。“肩背葫蘆口朝天,腰掛板斧秋月圓,不聽宋王三宣召,單聽楊家將令傳……”洪亮的澧縣方言唱腔響徹大廳。幕后,除了澧州皮影世家向家班的老藝人,還有民進湖南幼專支部成員莫群和她的學生團隊。
這里是澧縣夢圓敬老院,上演的劇目是宋朝歷史故事《五馬回朝》。臺下觀眾全神貫注,不時鼓掌叫好。
近日,莫群和記者談起自己9年來探索地方皮影戲與兒童教育相結合的心得,感慨地說:“我希望讓皮影技藝可教可學,把非遺的種子撒進孩子們的心里。”

從游戲課開始的非遺之旅
莫群與皮影戲的緣分,始于她所教授的幼兒游戲課程。在教學中,她注意到皮影戲和木偶戲等是表演游戲的重要類型,能整合兒童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發展領域,促進兒童全面發展。
剛開始,她只是將皮影戲作為一個教學手段。課堂上,她和學生們用紙片、筷子、快遞盒等簡易材料制作皮影道具,用手機燈光照射舞臺,演繹簡單的童話故事。
隨著對皮影戲的深入了解,莫群被深深吸引。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皮影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集光影、美術、雕刻、表演等于一體的綜合性民間藝術,被譽為現代影視動畫藝術的先驅。
她把這份對皮影戲的關注與探索和自己的專業結合起來,于2019年申報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中華皮影戲在幼兒園的傳承與創新實踐研究》,開始系統構建皮影教學體系。
四處奔走拜師學藝
在敬老院演出時,讓莫群印象最深刻的,是老藝人的不懈堅守和老人們的靜心守候。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們每年要演300多場?!毕蚣野喟嘀飨蚓w慶說。隨著時代變遷,加上唱腔地域限制和制作技藝的高門檻,很多傳統劇目難以被年輕一輩理解,傳承面臨困難。
為破解傳統皮影師徒傳承受限、受眾群體有限、傳統表演局限三大難題,莫群帶領學生到處拜師學藝。
她帶領學生們跑了十幾趟澧縣,向老藝人學習刻皮影、練唱腔。老藝人為他們講述經典劇目的典故、雕刻的獨門技巧,甚至是已經失傳的唱腔。他們到當地集市、茶館尋找民間班社的演出,和觀眾交流,聽取對皮影傳承的看法。



莫群還帶領學生奔赴北京、陜西、湖北等地,到知名皮影劇團“取經”。在北京龍在天劇團,劇團的創新劇目讓他們深受啟發。劇團對皮影戲的傳統表演方式進行改進,加入舞臺劇元素,上線皮影動畫《孫悟空大戰病毒妖》,創作《遛狗請拴繩》《垃圾總動員》等現代作品。在湖北宜昌,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覃蘚惠簡化皮影制作過程,設計皮影文創產品,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推廣皮影文化。
“時間不等人。”莫群感慨。老藝人們年事已高,記憶模糊,團隊必須與時間賽跑。皮影技藝傳承需經歷選皮、制皮、畫稿、過稿、雕刻、敷彩、發汗、綴結等八道工序,每一步標準都很嚴苛。而把皮影融入幼兒園教學,則面臨如何精準挖掘創新點并落地實施的問題。
他們將核心技藝整理成學習手冊,邀請傳承人手把手教學,設計融入繪本故事、校園生活、傳統文化等方面的劇本,選用環保材料代替傳統皮革,設計適合幼兒參與制作的簡易關節。
薪火相傳感染上萬個孩子
今年,在第十六屆“挑戰杯”湖南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賽場上,莫群指導的作品《古韻與新影:澧州皮影的多元傳承與時代涅槃》項目榮獲省級二等獎。評委稱贊他們“讓澧州皮影從一個傳統老手藝成為連接學校、學生和社會的紐帶?!?/p>

賽場上,學生們頭上戴的牛皮發簪讓評委們眼前一亮。她們還制作了哪吒皮影人偶,用哪吒的語氣介紹團隊。“我們不斷磨合探討,就是希望找到傳統與創新的平衡點?!贝蠖W生馮妍說。今年暑假,她還參加了非遺經紀人培訓,學習將非遺與AI技術相結合,把制作的文創飾品生成小視頻,發布在抖音、小紅書等平臺。

馬一凡曾經是莫群的學生,現在是湘西一家幼兒園的副園長。在校期間,他參與了莫群主持的課題研究,并跟隨她拜訪皮影傳承人,學習皮影技藝。如今,他在幼兒園里專門設置了皮影工坊,教孩子們制作皮影,通過皮影給孩子們講故事?!皞鞒械哪康牟皇亲屆總€孩子都成為藝人,而是在他們心中種下熱愛的種子?!瘪R一凡說。
像馬一凡一樣,莫群通過皮影“四階課程體系”已經培養500多名“種子教師”。他們把這套課程帶到全國各地,感染了上萬個孩子。
前段時間,莫群帶學生到丹洲鄉中心小學進行皮影公益表演,有孩子因為沒有上臺互動的機會急哭了。孩子們對皮影的熱愛,深深打動了她。
未來,她計劃用影像保存老劇目,開發線上皮影小程序,將創新的皮影劇本分享給民間劇團?!耙屵@門手藝真正活下來、傳下去?!蹦赫f這話時,眼里的光芒如皮影幕布后的那盞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