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韓拓疆

念奴嬌·常德恨
沅江咽水,載烽煙猶記,那年殘闕。卅九霜禽穿霧裂,九度狂轟城闕。五百彈痕,千重火熾,焦土腥風冽。家書朱字,寫完人間悲絕。
防空洞冷尸陳,靈祠燼毀,警報催魂別。五載瘡痍誰與訴,廿百骨埋寒月。未屈軍民,糧棉續產,力把山河挈。豐碑長勒,此仇恒世難滅。

滿江紅·常德祭
楚望烽煙,殘卷里、血痕猶熱。聽檔案、塵封難掩,鼓鼙聲切。五載轟騰城骨碎,萬民泣血山河裂。恨倭機、投下鬼倀糧,災星跌。
瘟癘病,幽靈躡;街巷寂,棺衾疊。嘆桃兒魂斷,疫魔狂嚙。烈火焚污終未燼,丹心照史何曾滅。看今朝、碑石記深仇,昭晴闕。

永遇樂·常德殤
鼠癘狂飛,谷塵攜毒,殘照凝血。萬戶蕭疏,千村薜荔,白骨堆寒月。李門悲淚,石街哀號,舊恨縈魂猶咽。問蒼天、何辜稚子,化煙斷壁頹闕。
井前殘簡,川島供墨,鐵證豈容磨滅。日本庭中,倭官冷判,公道空啼血。八旬余載,傷痕未愈,猶有遺民滋血。恨難消、青史銘罪,此仇怎雪?

水調歌頭·常德魂
烽煙鎖楚甸,鼓角震孤城。八千袍澤奮起,慷慨赴危旌。忍見疫菌施虐,更遇炮聲獰惡,眾志筑嚴營。匠作繕堅堞,婦媼饋漿羹。
倭奴悍,三路犯,勢如獰。軍民同愾,熱血澆瀝映天明。澧水沉戈殄寇,楓嶺悲笳銘烈,浩氣貫蒼冥。青史鐫風骨,千古仰英名。

桂枝香·常德訴
洑山燼簇。正堞破巢空,血濺征服。毒霧沉營,長勝渡頭尸伏。德峰驚失咽喉地,嘆援帆、浪阻無續。八旬鏖戰,骨填荒塹,寒墟哀曲。
念往昔、青編簡牘。記虎賁忠魄,名姓猶錄。未斬倭夷,此恨萬年難贖。勒碑深瘞苔痕里,怕風摧雨洗文蹙。沅流終古,濤聲似訴,史痕終蓄。

四言詩·常德血
烽煙常德,歲次癸未。
血沃郊原,八晝燧燔。
倭寇洶濤,廿六冬寒。
四門浴血,西闕柱磐。
殘垣凝血,碉堡證言。
大小西門,巍屹未殘。
北東乘罅,終獲隙穿。
柴團戍東,堡群星繁。
炮火熔巖,守固若巒。
水星危聳,攻守噬吞。
樓坍玉碎,存歿同根。
南憑天塹,四渡寇湮。
尸壅江湍,流赤似潸。
何氏看護,殉職凜然。
醫官敕令,死境弗遷。
戰至兵稀,非卒皆铦。
警民共胄,裂眥志堅。
扁擔化刃,軀胄為藩。
七十五警,永鎮沅川。
北門孤險,三角死淵。
三面矢鏃,狂濤迭掀。
彈雹星瀉,同燼酋元。
瘴毒腐髓,將士扼咽。
廿八晨曛,北門終捐。
巷搏焦壤,孤邑燼煙。
三晝屠戮,天哀地昏。
六千烈骴,魂升紫垣。
血溉楚野,英靈化璊。
城墻作碣,汗簡鐫痕。
忠魄長昭,懸若羲暾。
浩氣恒存,永炤坤乾。

摸魚兒·常德賦
嘆沅江、怒濤翻血,殘垣猶記烽燧。百千忠魄沉江水,巷陌寒光崩碎。柴帥死,率壯士、忠魂共捍孤城壘。毒煙蔽地。任百六旬圍,骨撐垣裂,志共蒼旻對。
鏖兵勇,五四番摧敵銳。終教兇焰逃潰。而今碑矗斜陽里,風卷松濤如沸。英烈事,應刻入、丹心汗簡千秋歲。云天仰睇。看萬古英名,榮光永伴,浩氣冠天地。

后記:
沅江的水,奔涌了千年,卻從未像1943年那樣,承載過如此沉重的血色與榮光。當炸彈撕裂晴空,當毒霧彌漫街巷,當槍炮聲淹沒呼救,這座古城在烽火中顫抖,卻從未彎腰。沅江的水,映照著常德的新顏,也倒映著歷史的回響——那些在檔案里泛黃的電文、凝固著彈痕的磚瓦、幸存者帶淚的講述,都在訴說著那段不能忘卻的過往。
向常德致敬,致敬這座在戰火中涅槃的城市,向英雄致敬,致敬8529名浴血奮戰的中國軍人,他們用血肉之軀筑起城墻,致敬75名殉國的警察,他們在巷戰中與城共存亡,致敬長眠于春申墓旁的柴意新團長,他用最后的沖鋒詮釋“忠勇”二字,致敬所有為守護常德流盡最后一滴血的勇士,他們的名字或許未被鐫刻,卻早已寫進沅江的濤聲里。
他們的名字,或許有些已被時光模糊,他們的故事,或許有些已鮮為人知。但沅江記得,記得每一朵浪花里翻滾的吶喊,常德記得,記得每一塊城磚上凝固的誓言,歷史記得,記得檔案里每一頁紙承載的重量。那些永不塵封的檔案,那些口耳相傳的記憶,那些融入城市血脈的勇氣,早已讓常德成為一座英雄的城。而那些為它犧牲的人,永遠是這座城市最耀眼的榮光,正如沅江的水,奔涌不息,照亮過去,也指引未來。

作者簡介:
韓拓疆,常德市鼎城區稅務局干部,《湘稅論壇》國學論道版主,中華對聯文化傳承人,常德市楹聯家協會副主席,常德市詩詞學會理事,常德市四言詩研究會會員,常德市書法家協會會員,常德市周易研究學會會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