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德日報記者 劉清 陳子堯 伍銀 馮順前 文/圖 8月21日傍晚,鼎城區陳輝公園的沙池里洋溢著孩子們的歡笑聲。居民李芳站在一旁,看著5歲的兒子小宇正專心致志地堆砌沙堡,臉上滿是欣慰:“公園改造前可不是這樣。原本孩子都不愿意下樓玩,現在倒好,一到傍晚就主動拉著我要來公園,不到飯點根本喊不回去。”

夕陽的余暉灑在煥然一新的陳輝公園,夏末的微風輕拂過江南城區,將歡聲笑語傳得很遠。嶄新的游樂設施間盡是追逐嬉戲的孩童,籃球場上躍動著矯健的身影,步道上則是悠然漫步的人們,處處洋溢著生機與活力。
這座位于鼎城區玉霞街道迎賓社區的公園始建于2015年,是為紀念鼎城籍抗戰詩人陳輝而建的城市公園。8年來,這里不僅是傳承紅色文化的重要場所,更成為周邊兩萬余名居民日常休閑健身的首選之地。隨著時間推移,公園設施逐漸老化,功能單一的局限性日益凸顯,居民對提升公園品質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面對居民的期待,玉霞街道和迎賓社區積極行動起來,多次組織居民座談會,廣泛征集意見建議。經過充分調研和論證,最終將陳輝公園的提質改造列為重點民生實事項目。
今年4月,改造工程正式啟動。項目團隊在保留公園原有文化特色的基礎上,著重提升了公園的功能性和實用性。經過4個多月的精心施工,公園面貌煥然一新:乒乓球臺從原來的4個增加至10個,新建的籃球場、氣排球場和羽毛球場吸引了眾多運動愛好者,專門規劃的兒童娛樂區內,爬爬梯、沙池等設施備受孩子們喜愛。公園的改造提升惠及了各個年齡層的居民,為社區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前這里只有4個乒乓球臺,來晚了根本搶不到位子。”正在打球的居民劉先生擦著汗說,“現在好了,我們還建了個乒乓球友群,早晚都約著來打球。”

公園的品質提升不僅體現在硬件設施的完善,更彰顯于人文關懷的細節處。新安裝的照明系統讓夜晚的公園更加明亮安全,增加的長椅為居民提供了更多休憩場所,無障礙通道的設置則體現了對特殊人群的周到考慮。這些用心的設計讓公園真正成為全民共享的公共空間。

鼎城區玉霞街道黨工委書記羅軍初介紹,陳輝公園的改造只是玉霞街道民生實事工程的一個縮影。他們將持續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每一件民生實事,讓群眾的獲得感更濃、幸福感更高、安全感更強。

華燈初上,公園里愈發熱鬧。運動場上的喝彩聲、兒童區的歡笑聲、步道上的交談聲,交織成夏夜特有的交響。這座歷經蛻變的城市公園,正以全新的姿態融入百姓生活,成為尋常日子里觸手可及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