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李白 通訊員 馬婧蕓 文/圖 近日,75歲的張奶奶因兩個月以來反復腹脹、腹瀉,經澧縣中醫醫院CT及腸鏡活檢,最終被確診直腸腺癌,橫結腸、乙狀結腸、直腸三處已出現環腔狹窄。由于張奶奶平時身體很好,她的家人面對診斷結果一時之間難以置信。
胃腸鏡并非神秘武器,胃鏡經口探查食管、胃及十二指腸;腸鏡由肛門深入,直抵回盲部。這條自帶冷光源與高清攝像頭的“軟管子”不僅能清晰捕捉黏膜的每一處血管與凹陷,更能直接完成活檢、切除息肉、止血等操作,被醫學界視為消化道疾病診斷的“金標準”。
專家強調,三條警戒線不容忽視:胃痛、反酸、黑便、便血、不明原因消瘦或大便習慣驟變的;家族胃癌/腸癌史、自身息肉病史、長期吸煙飲酒、嗜好腌制食品、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40歲起建議接受結腸鏡篩查。張奶奶正是“高齡+癥狀”雙重預警卻未及時干預的典型,錯失早期治療良機。
胃腸健康防線,早篩早診是關鍵武器,一次及時的“高清直播”,或許就能阻斷從息肉到癌變的危險之路。醫生呼吁,將胃腸鏡視為必要“健康體檢”,而非最后手段;年過40歲未檢者,請給腸道一次“年檢”;若出現便血、消瘦等癥狀,立即就醫,切勿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