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袜美腿亚洲一区二区图片,欧美xxxx黑人又粗又长,色一区在线观看,国产麻豆成人精品

國家一類資質新聞網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區縣 > 正文
十載耕云種月 萬樹桃李芬芳——桃源縣教育基金會十周年成長紀實
時間:2025-08-12
來源:常德日報·常德融媒客戶端
分享到:

《常德日報》2025年8月12日4版

□常德日報記者 侯碧海 通訊員 彭維民 李澤紅

十年光陰,足以讓幼苗挺拔成參天大樹;十年耕耘,足能讓沃土孕育出萬千希望。2015年9月,由常德市教師獎勵基金會桃源縣代表處更名而來的桃源縣教育基金會正式登記注冊。十年來,這個擁有獨立法人資格和公開募捐資格的地方性公募基金會,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守“服務教育事業、關愛教師學生”的初心宗旨,錨定籌資、項目、管理三大核心任務,用執著熱愛與責任擔當推動工作成績節節攀升。

站在十周年的時間節點回望,那些關于愛與成長的故事,早已在桃川大地深深扎根,綻放出最動人的光彩。2023年10月,在全省100個鄉村振興重點慈善項目入選名單中,教育基金會申報的“桃源縣公益獎優助學項目”成功入圍,成為全省縣級教育基金會中唯一獲此殊榮的項目,為桃源縣教育基金會十年奮斗鐫刻下有力的見證。

引流蓄源 匯聚奔涌“愛心海”

“籌措資金是教育基金會的根基大事和第一要務,必須咬定青山不放松。沒有雄厚的資金儲備,一切幫扶都是空談。”這是桃源縣教育基金會理事會堅守的信念。十年來,桃源縣教育基金會始終把籌資視為頭等大事,通過召開年度公益助學獎優大會、倡導愛心捐贈、爭取“運營資金”、搭建網上募捐平臺、整合愛心資源、鼓勵定向捐贈、成立冠名基金、設立專項教育基金辦公室等途徑拓展資金來源渠道,匯聚“源頭活水”,用實干走出了籌措資金的“桃源路徑”。截至2025年6月30日,桃源縣教育基金會累計籌資17690.08萬元,存量資產從2015年12月31日的939.8萬元提升至9465.11萬元,增長8525.31萬元,增幅達907.14%。這份亮眼成績單的背后,是多方力量的同心同向、攜手同行。

高位推動,讓教育基金鑄就“金招牌”。一流的教育,需要一流的教育基金會。桃源縣委高站位謀劃、大格局推進,為教育基金會的奠基與發展定盤掌舵。2016年6月,11位縣級領導參加教育基金會理事會會議,為教育基金會工作開展高起點定位;9月,《關于在全縣倡導開展愛心助教活動的通知》印發,縣四套班子成員率先垂范、帶頭捐款,示范帶動全縣干部職工迅速行動,當年個人捐款即達177.11萬元。2017年,縣委常委會將教育基金會工作列為專門議題研究,明確縣城投公司、縣經開投公司等6家單位合計注入3000萬元“運營資金”,決定政府注資500萬元,為教育基金會的存量規模奠定了扎實基礎。2022年7月,縣委常委會組成人員帶頭捐款獻愛心,全縣161個機關事業單位的1萬余名干部職工積極參與捐資助學活動,共計捐款126.75萬元。2024年,全縣上下聚焦現代教育強縣建設,推進以“書香桃源”為主題的教育內涵提升工程,鄉鎮(街道)專項教育基金辦公室接受捐贈2495.78萬元,專項教育基金的快速增長,為教育基金會發展注入了強勁活力。

社會聯動,讓八方暖流匯成“奔涌河”。民營企業是捐款主力軍,十年來,500多家企業(單位)用實際行動詮釋教育情懷。“龍行天下”累計捐款780萬元,“迪文科技”累計捐款266萬元,“飛沃科技”累計捐款192萬元,“炎帝生物”累計捐款136萬元……這些企業在自身發展的同時,積極投身公益,通過捐款捐物等方式支持家鄉教育公益慈善事業,用實際行動為教育發展添磚加瓦,形成了一股關愛教育、反哺家鄉的暖流。

網絡驅動,讓公益慈善駛入“快車道”。2019年8月,桃源縣教育基金會在全市率先開通網絡募捐平臺,打破了傳統募捐的時空限制,愛心捐款人人可為、時時可為,讓公益慈善事業駛入“互聯網+”的快車道。僅一年多時間,就有5555人通過線上奉獻愛心。

從涓滴細流到盈盈碧波,桃源縣教育基金會的“愛心海”里,不僅承載著千萬人的教育情懷,更孕育著縣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無限可能——這份由多方合力鑄就的愛心基業,正以生生不息的力量,滋養著每一顆追夢的種子,照亮著桃源教育的美好明天。

精準滴灌 編織資助“經緯網”

做精做細做實公益項目,是桃源縣教育基金會踐行使命的核心路徑。十年深耕,桃源縣教育基金會錨定計劃引領,構建項目落地全流程機制,圍繞“愛燭行動”“育才行動”“助校行動”三大板塊,打造有影響力、有溫度的公益矩陣,以助學獎優、扶弱濟困的多元實踐,讓教育公益之光溫暖人心。

“愛燭行動”為師者續航賦能。教師是教育基石,教育基金會聚焦教師急難愁盼問題,雙向發力:對重病教師,通過資助與走訪慰問給予關懷,傳遞溫暖力量;對優秀教師,以表彰獎勵激發職業榮譽感,凝聚育人堅守。浯溪河中學劉思源教師,40余年體育教學生涯,身患糖尿病、高血壓仍堅守講臺,因長期服藥致腎臟損傷,確診為尿毒癥。他多次得到“愛燭行動”項目資助,也十分感恩教育基金會傳遞給他的愛心和力量。截至2025年6月,教育基金會累計資助慰問教師2414人次,獎勵優秀教師15491人次,筑牢教師群體“后盾”,讓師者耕耘更有底氣。

“育才行動”為學子筑夢搭橋。教育公平,貴在不讓孩子因困境失學,桃源縣教育基金會以“育才行動”精準托舉:西安鎮中學學生蔡崇斌,父亡母失聯,與姐弟靠多病老人照料,教育基金會將其納入重點資助對象,賦予他戰勝困難的勇氣。九溪鎮的李佳考入北京大學沒多久,父親因癌癥晚期不幸離世,巨額債務如巨石般壓來,母親又拖著病體,未滿20歲的她在困境中幾近窒息。就在這時,教育基金會“書香桃源·圓夢育才”項目為她提供資助,支撐起她即將崩塌的世界。十年間,桃源縣教育基金會為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完成學業,點亮學生的希望之光,累計資助大中小學生達10768人次。此外,桃源縣教育基金會還獎勵優秀學生5000人次,讓莘莘學子的天賦因肯定而綻放。

“助校行動”為學校排憂解難。針對邊遠、經濟困難學校的發展瓶頸,桃源縣教育基金會靶向發力,累計實施271個助校項目,覆蓋80所學校及幼兒園。黃石鎮中學生活用房條件簡陋,教師宿舍廁所、學生洗浴設施不配套,2019年教育基金會資助教師宿舍加建衛生間;2020年,市、縣教育基金會“助校行動”撥款20萬元,為學生浴室安裝了空氣能熱水系統。牛車河鎮瓦兒崗小學是桃源最偏遠的鄉村小學之一,教育基金會組織人員為其購裝熱水器、整修水管、建文化墻,讓傳統經典融入日常,幫助學生傳承文化。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桃源縣教育基金會緊急出資200萬元為56所學校配備測溫儀,為11所學校配強安全設施,幫助學校筑牢疫情防控與校園安全“雙防線”。

如今,“愛燭行動”“育才行動”“助校行動”已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和普遍贊譽,成為洞庭湖畔響當當的公益品牌。桃源縣教育基金會十年深耕,讓教師堅守講臺更有自信,幫學生逐夢路上尋到支點,為學校發展攢足后勁。這份凝聚公益慈善的力量,正以春風化雨般的姿態,為全縣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能與滿滿正能量,書寫著桃花源里公益慈善的感人故事。

規范立會 夯實發展“壓艙石”

堅持依規依紀依法辦會,強化制度剛性約束是桃源縣教育基金會行穩致遠、進而有為的關鍵舉措。十年來,桃源縣教育基金會堅持“依法辦會、規范運作”,先后獲得慈善組織公開募捐資格等“硬資質”、中國社會組織5A評估等級,成為社會信賴的“愛心平臺”。

制度先行,織密運營“防護網”。桃源縣教育基金會把黨的領導作為引領發展的政治保障,以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為基本遵循,設置清晰的組織架構,制定并修訂《桃源縣教育基金會章程》,補充完善管理制度,界定秘書處各崗位職責,完善運營管理機制,嚴格用制度管人、用流程管事。十年來,從決策到執行、從資金募集到項目落地,每個環節都有章可循、有制可守,既確保了公益行為的合法性,也提升了管理質效,為教育基金會行穩致遠奠定了堅實基礎。“制度就像紅綠燈,確保我們不偏航。”桃源縣教育基金會理事長胡文科說。

精細管理,筑牢支出“防火墻”。桃源縣教育基金會以精細管理為核心,通過財務規范與項目管控雙重舉措,為整體支出筑牢“防火墻”,確保愛心善款精準投遞。在財務管理上,教育基金會構建“雙層審議+剛性執行”機制。年度財務報告需先經理事長會議充分討論確認,再提交理事會表決通過,形成科學嚴謹的決策閉環;支出嚴格按預算執行,始終堅守“把善款用在刀刃上、緊要處”的原則。同時,教育基金會主動引入第三方機構審計,自覺接受社會監督、輿論監督及登記管理機關年度檢查,讓資金流向全程透明可溯。連續9年舉辦公益助學獎優大會,持續擦亮年度品牌活動,不斷彰顯公益事業的“桃源樣本”。

集群發力,構建公益“新格局”。桃源縣教育基金會創新推進“1+N”模式,以教育基金會為主體,聯動39個內設專項教育基金辦公室,構建“縣鄉一體、縣校一體、縱橫聯動、條抓塊統”工作格局,形成“公益共融、集群發力”發展態勢。桃源縣教育基金會2021年被評為全市教育基金會紅旗單位,常德市教育基金會簡報曾如此評價:“桃源縣教育基金會高起點謀劃、大手筆運作,開創了新局面。”

十年櫛風沐雨,十年砥礪前行。桃源縣教育基金會的十年,是從一株幼苗長成參天大樹的十年,是用愛心澆灌希望的十年,是用堅守詮釋責任的十年。站在新的起點上,桃源縣教育基金會將繼續堅守公益初心,彰顯時代價值,聚焦師生急難愁盼問題,為加快建設現代教育強縣、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凝聚更多溫暖磅礴的力量……

(圖片由桃源縣教育基金會提供)

編輯:黃媛媛
主站蜘蛛池模板: 齐河县| 乐安县| 大田县| 墨脱县| 西充县| 方山县| 乐至县| 正安县| 裕民县| 汉中市| 武宁县| 招远市| 柏乡县| 宣恩县| 比如县| 麻栗坡县| 福贡县| 宁城县| 西乡县| 年辖:市辖区| 宣威市| 文化| 武威市| 罗甸县| 镇坪县| 崇义县| 邵阳市| 体育| 应城市| 确山县| 黑河市| 临沭县| 五指山市| 灵川县| 广州市| 定远县| 容城县| 渭源县| 栖霞市| 恩施市| 同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