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李白 通訊員 方玉 文/圖 7月22日,石門縣人民醫院卒中中心迎來里程碑時刻——一位突發言語障礙、肢體無力的患者從入院到溶栓藥物注入體內僅用20分鐘,成為該中心本年度第100例靜脈溶栓患者。這標志著中心較往年提前近5個月實現百例目標,更以36.81分鐘的DNT(患者入院至開始溶栓時間)中位數、10分鐘的最短紀錄,遠優于國際60分鐘標準,鑄就了守護生命的“石門速度”。
經過積極規范的治療,95%以上的患者取得良好預后。值得一提的是,中心嚴格遵循國家衛健委2024年12月30日印發的《腦血管病防治指南》,通過多模式影像評估技術,將溶栓時間窗突破性延長至發病后24小時內,并攻克“醒后卒中”救治難題,為縣域百姓筑起堅實的“生命防線”。
“時間就是大腦”是卒中救治的核心法則。作為三級卒中中心,石門縣人民醫院通過三大舉措打造高效救治鏈:“零縫隙”綠色通道,整合急診、影像、檢驗、神經內科組建“溶栓沖鋒隊”,實現“患者到、團隊到、決策到”;24小時待命的多模式影像團隊,關鍵檢查平均<15分鐘;精細化質控,每日復盤持續優化流程。
作為湖南省首批認證的三級醫院卒中中心(常德市縣級醫院唯一入選),下一步,中心將持續推進,挑戰DNT“30分鐘”常態化;推廣4.5小時窗溶栓至鄉鎮醫共體,隨著設備的引進,逐步推廣評估24小時溶栓窗;深化“中風120”(1看臉歪、2查手垂、0聽語糊,速撥120)及“BEFAST”縣域普及,努力打造湘西北卒中救治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