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李白 通訊員 袁佳嘉 于正午 文/圖
兩個月前,62歲的楊伯從10米高空墜落,全身“支離破碎”。入院后的17天,在石門縣人民醫院醫護團隊的通力協作下,楊伯歷經了4次手術,已轉入康復醫學科進一步治療。
5月24日,楊伯在工地工作時不慎從10米高空墜落。工友發現其頭部血流不止,全身無法活動,便立刻撥打石門縣人民醫院急救電話。
急診科醫務人員接診后,經過體查發現楊伯多處創傷,病情十分危急!后方接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啟動創傷中心急救綠色通道,急診科、創傷骨科、胸外科、輸血科等相關科室在急診科嚴陣以待。
到醫院急診CT,提示“主動脈弓損傷,可見破口,胸腹主動脈夾層形成”,隨時可能因血管破裂導致大出血死亡。傳統開放手術需開胸、體外循環,創傷大、死亡率高,是真正的“生命禁區”,怎么辦?微創介入中心醫生會診后認為“介入治療可以解決問題”,建議行“主動脈腔內修復術”,經多學科討論并與家屬詳細溝通后,隨即為患者安排了手術。
在微創介入中心,醫生及團隊在DSA引導下,精準穿刺患者股動脈,將覆膜支架輸送系統經導管送達主動脈損傷部位,通過實時影像導航,支架如“定海神針”般覆蓋撕裂處,瞬間封閉破口,手術僅耗時30分鐘,出血量不足20ml,小“針眼”解決了“大問題”。
術后,轉入重癥醫學科進一步治療。考慮楊伯的病情危重且復雜,在醫務部協調下,重癥醫學科組織多次MDT(多學科聯合會診),針對病情做好精準診療方案。
5月25日,楊伯出現呼吸頻率、心率增快,胸片檢查提示右側大量氣胸,重癥醫學科迅速予以胸腔閉式引流,在醫護團隊精心監護治療下,楊伯生命體征逐漸穩定。為防止二次損傷,為后續股骨手術打好基礎,于5月26日在床旁行右跟骨牽引術。
經過評估,楊伯身體狀況好轉后,符合手術要求,創傷骨科團隊于6月3日行右股骨遠端骨折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右股骨粗隆下骨折切開復位髓內釘內固定+植骨術。
6月9日,再行左側鎖骨胸骨端骨折切開復位固定+右側肱骨遠端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植骨術。并在術后早期啟動下肢肌力訓練,預防深靜脈血栓;右肘關節在早期石膏保護下進行右上肢功能鍛煉,避免其他關節僵硬;動態觀察傷口愈合情況。
至此,經過4次手術治療,“支離破碎”的楊伯一步步修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