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李白 通訊員 覃玲華 文/圖
“小樂樂,還怕不怕?”
“不怕!原來做手術室就是打怪獸!”
7月30日,石門縣人民醫院手術室8號間,6歲的樂樂(化名)全神貫注地盯著平板電腦上的奧特曼,小臉上沒有了昨日的抗拒與哭鬧。在麻醉科團隊精心打造的這場“無痛冒險”中,樂樂順利地完成了鞘膜積液手術。
這溫馨的一幕,正是該院麻醉科推行“人文麻醉”,護航暑期手術高峰中小患者的一個生動縮影。
每逢寒暑假,醫院總會迎來一批特殊的“小客人”——需要接受扁桃體切除、腺樣體消融、腹股溝疝修補等常見手術的孩子們。這些在醫學上或許不算復雜的手術,對患兒及其家庭來說,卻是一場充滿未知與緊張的考驗。從孩子離開父母懷抱時的撕心裂肺,到對手術安全、麻醉風險的擔憂,再到術后可能面臨的疼痛,每一個環節都牽動著家長的心弦。
如何讓冰冷的器械和嚴肅的環境不再成為孩子的恐懼源頭?石門縣人民醫院麻醉科團隊進行了一場深刻的“頭腦風暴”。醫護人員們換位思考,結合自身經驗與患兒家屬的反饋,深入探討小兒圍術期管理的痛點:家長的術前焦慮如何緩解?如何讓孩子平穩度過與父母的分離?傳統鎮痛方式效果如何優化?前沿技術如何更好地應用?大家集思廣益,目標直指構建一個覆蓋術前、術中、術后的全周期兒童舒適化醫療體驗。

于是,“奧特曼戰怪獸”的故事在手術室里溫情上演。走進石門縣人民醫院的手術室,迎接孩子的并非想象中的冰冷與恐懼。醫護人員化身“臨時爸爸媽媽”,手中拿著的不只是醫療器械,還有孩子們喜愛的玩具、播放著動畫片的平板電腦——這些自制的“哄娃神器”瞬間抓住了孩子們的注意力,讓他們在好奇與興趣中自然松開了緊抓父母的手。適宜的室溫、舒緩的音樂、醫護人員親切的笑容,營造出充滿童趣的氛圍。麻醉醫師巧妙地將通氣面罩、氧飽和度探頭變成吸引孩子的“新奇玩具”,在孩子們專注的目光中,麻醉藥物悄然起效,引領他們平穩進入夢鄉。

“保障安全是底線,但讓孩子舒適、無懼地接受治療,同樣是我們追求的核心價值。”麻醉科主任徐平介紹。為此,團隊在專業規范基礎上不斷創新,全方位優化流程:術前,利用手機、玩具、手套甚至當地特產石門柑橘等“法寶”轉移注意力,緩解緊張;優化禁飲禁食時間,減輕孩子口渴不適。術中,使用充氣式加溫毯維持體溫恒定,避免低體溫帶來的不適。術后,成熟應用超聲引導下精準神經阻滯等前沿鎮痛技術,有效緩解疼痛,加速康復。
在石門縣人民醫院麻醉科,專業的技術壁壘筑起了安全的防線,而融入點滴細節的人文關懷,則如溫暖的陽光,照亮了孩子們的治療之路。他們將“手術”這場“打怪獸”的挑戰,轉化為一段有溫度、有陪伴的“無痛冒險”,用愛心和專業為小勇士們保駕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