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武大為 通訊員 楊師鑒 近期,基孔肯雅熱在全球多地傳播引發關注。7月24日上午,武陵區衛健系統組織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開展登革熱與基孔肯雅熱防控培訓。
培訓詳細講解兩種疾病的概況、病原學、流行病學、臨床特征、風險分類、疫情處置及預防措施,并專題培訓病媒生物監測與控制,著重講解了白紋伊蚊的防控知識,為基層筑牢疾病防控防線。
據悉,基孔肯雅熱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主要通過伊蚊叮咬傳播,潛伏期1至12天(多為3至7天),臨床特征是突然發熱,經常伴有嚴重關節痛和皮疹,極少數患者可出現出血、腦炎、脊髓炎等嚴重并發癥,甚至導致死亡。目前尚無針對基孔肯雅熱病例的特異性治療措施,主要采取對癥、支持治療。
針對市民如何做好自我防護,武陵區衛健局提示,減少基孔肯雅病毒傳播的主要方法是控制蚊蟲媒介和減少蚊蟲孳生。居民應做好個人防護,出門穿著淺色長袖衣褲減少皮膚暴露,必要時使用驅蚊液、驅蚊貼等產品。室內可安裝紗門紗窗,夜間睡眠時使用蚊帳。可使用合格的殺蟲氣霧劑、蚊香液、盤香等減少蚊蟲叮咬。定期檢查清理飲水機水槽、冰箱底部水盤及花盆托盤等積水消除孳生地,水培植物應定期徹底換水。若出現發熱、頭痛、肌肉關節疼痛或皮疹癥狀,尤其有蚊蟲叮咬史或疫區旅居史,應立即就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