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粟鈺 李張念 文/圖
7月16日8時33分,常德市氣象臺發(fā)布高溫紅色預警信號。下午3時,常德街頭熱得像扣了口燒紅的鍋。柏油路泛著刺眼的光,人行道上樹的葉子卷著邊,蟬鳴躲進了樹冠里——這樣的天氣里,記者在武陵區(qū)芙蓉路邊的樹下,見到一抹橙色正隨著掃帚的擺動來回移動。
李春梅的橙色馬甲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帽檐下的汗珠順著鬢角滾進衣領,她卻顧不上擦,只是握緊掃帚,一下一下掃過路面。“唰——唰——”她正專注地清理著綠化帶邊緣的碎葉,竹掃帚尖兒挑出白色垃圾和煙蒂。
李春梅的掃帚掃過斑馬線、公交站臺,掃過早餐店門口殘留的面渣,也掃過樹底下被曬蔫的小廣告。“我一般早上5點半出門,先掃主路,再摳邊角。”她抹了把臉,汗水在曬紅的皮膚上劃出白印,“這個天氣到了下午,掃帚柄都燙手,可落葉、塑料袋被風一吹就跑,得追著掃。”
記者注意到李春梅說完話,拿起水杯“咕咚咕咚”灌下去小半杯涼白開。“從早上到現(xiàn)在,這是第五杯了,班長經(jīng)常叮囑我們,天氣熱多喝水。”說話間,武陵區(qū)環(huán)衛(wèi)處城北所7班班長張文桂騎著電動車來到李春梅身邊,車座下摞著一箱礦泉水,“歇會兒!來拿瓶水。”
李春梅接過水擰開,又仰頭喝了大半瓶:“班長每天3點左右來送水,高溫天氣都會送。”她工裝口袋里的仁丹和藿香正氣水露出一角,“單位還發(fā)這些防暑物資,熱得難受了就含一顆。”
日頭漸斜時,李春梅的掃帚劃過最后一段人行道。被她掃過的路面,連磚縫里的細沙都服服帖帖。“咱干的是‘細活’。”她望著整潔的街道,汗水順著下巴滴在鞋面上。
烈日下,那抹橙色仍在移動——是汗水,是堅持,更是城市最踏實的“清潔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