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楊鑫/文 李龍/圖
“高考前,一模二模的成績并不理想,當時都沒有進入年級前50名。”日前,常德芷蘭實驗學校2201班畢業生陳婧璘,以優異的高考成績完成了出乎意料的漂亮答卷。正計劃填報北京大學醫學部志愿的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嘴角露出甜甜的梨渦,“高中三年,自己成績一直不穩定。放平心態才是最重要的。”

陳婧璘的學習之路并非一路高歌猛進,生物、化學常常發揮不穩定,物理也是弱勢學科。“保持良好的心態尤為重要。”陳婧璘回憶,學習中她經常遇到難題百思不得其解。這時候,她選擇暫且放置一邊,去騎行、跑步,或者睡一覺。“當大腦處于放松狀態時,難題反而會迎刃而解。”她說。
在學習心得方面,陳婧璘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她始終緊跟老師教學節奏,重視課堂知識點吸收;通過套卷訓練定位薄弱題型,進行專題突破;錯題整理后定期重做,強化記憶。特別是針對數學、物理的壓軸題,陳婧璘有獨特的見解,“要根據自身情況學會取舍,不用投入過多時間去鉆研壓軸題,而要專注好基礎題和中檔題。”
陳婧璘坦言,作為理科生,起初,自己的卷面書寫比較潦草。進入高三后,語文老師岳虹的教學方法讓自己提升很快。“語文老師讓我們每周抄寫范文,練習書寫。”在練字過程中,陳婧璘發現自己不僅能琢磨到范文的結構、遣詞造句,還能調節心情。規范書寫后,陳婧璘語文成績的整體分數上升了不少。
談及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陳婧璘的爸爸陳力說:“從小我們對女兒都很寵愛,但不溺愛。”陳力對女兒一直嚴格管教,從小就讓她養成了“今日事,今日畢”的學習習慣。進入初中后,他會引導女兒將當天的學習知識進行梳理。“遇到知識難點或者不順心時,我們也會一直寬慰女兒,讓她感受到家人的支持。”陳力表示,孩子進入青春期后,父母要做一個合格的傾聽者,少拿自己的經歷來給孩子說教,給他營造一個寬松的學習生活環境。













